梁涛:从五个方面入手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从五个方面入手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
梁涛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具体如下:
1. 统筹考虑三支柱的政策框架:
进一步理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降费与完善三支柱的养老制度的顶层设计通盘考虑。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长期计划,适时放宽企业年金的具体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
探索企业年金的自动加入机制,或者是合格默认投资机制。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等规模相对较大或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先期加入,后期逐步扩大到小微企业、低收入企业,用510年的时间渐进式地让不同情况的企业分批自动加入企业年金。
2. 打通一、二、三支柱之间资金流通的渠道:
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参保人群将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转移到第二支柱或者第三支柱,并且实现市场化投资。允许在职人员将其企业年金归属个人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支柱,对于所在单位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允许将企业年金中可以用于个人的税收政策转移到个人。
3. 提高税优比例:
通过提高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4. 简化流程,降低参与成本:
简化企业年金建立流程,降低参与成本,提高企业年金制度的可操作性,使更多企业能够便捷地参与到企业年金计划中来。
5. 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
通过创新宣传渠道和方式,提高企业和员工对企业年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更多企业从低比例、小范围起步逐步建立企业年金。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提升养老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梁涛:五招妙计,助力企业年金覆盖更广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曾想过,未来的养老生活,除了社保,还能有其他保障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索如何让企业年金这个“隐形福利”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你知道吗?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高达3.19万亿元,参保企业数14.17万户,职工达到3144万人。尽管成绩斐然,但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仍然偏低,只有7%左右的企业职工能享受到这项福利。这不免让人感叹,企业年金,为何如此“低调”?
别急,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给出了他的答案,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旨在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份“隐形福利”。
一、统筹三支柱,构建养老保障体系

梁涛指出,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首先要统筹考虑养老保险三支柱的政策框架。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第一支柱占比高,企业年金参与度低,作用不明显。
因此,梁涛建议,要调整好三者的结构,让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将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转移到第二支柱或第三支柱,实现市场化投资,让在职人员将企业年金归属个人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支柱,从而提升参与率。
二、打通资金流通渠道,实现市场化投资

梁涛认为,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必须打通一、二、三支柱之间资金流通的渠道。他建议,符合一定条件的参保人群可以将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转移到第二支柱或第三支柱,并实现市场化投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让职工享受到更高的投资收益。
此外,梁涛还建议,允许在职人员将其企业年金归属个人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支柱,对于所在单位未建立企业年金的,可以将企业年金中可以用于个人的税收政策转移到个人养老金中,从而有效提升参与率。
三、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搭建一站式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企业年金方面,它们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梁涛建议,参照第三支柱的方式,借鉴职业年金的经验,监管部门牵头,各个地区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完成方案报备等一系列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在参与企业年金时,就可以更加便捷、高效,从而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
四、完善税制,降低缴费成本
梁涛认为,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还需要完善税制。他建议,在待遇领取环节改为只对缴费的本金部分征税,对投资收益不再征税。此外,从税制的统一性、公平性看,应该将企业年金中可以用于个人的税收政策转移到个人养老金中,从而降低缴费成本,提高职工的参与意愿。
五、推动规模较大、收入水平较高企业先期加入
梁涛建议,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即先推动规模较大、收入水平较高的企业加入企业年金制度。这样一来,可以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带动更多企业参与企业年金。
梁涛的五招妙计,为扩大企业年金覆盖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企业年金这个“隐形福利”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为他们的养老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