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资金面宽松,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MLF是什么意思
年末资金面保持宽松,央行在12月25日进行了缩量平价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1. 操作规模和利率:央行开展了3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2.00%。
2. 市场流动性状况:由于12月有1.45万亿元的MLF到期,此次操作实现了净回笼1.15万亿元。业内专家指出,MLF缩量续作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
3. 央行政策操作框架:今年央行完善了货币政策操作框架,MLF明确采用利率招标,操作量由央行事先给定。
4. 市场利率表现:截至12月25日,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为1.5564%,显示出资金供给充裕。
5. 其他操作:同日,央行还进行了1923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实现净回笼1953亿元。
总体来看,央行通过缩量平价续作MLF,保持了年末资金面的宽松态势,为平稳跨年、跨春节提供了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年末资金面宽松,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揭秘背后的金融密码
亲爱的读者们,年末的金融市场上,有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金融密码?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年末资金面宽松:为何如此“大方”

首先,我们要明白,年末资金面宽松并非偶然。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12月25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较12月16日到期量1.45万亿元明显缩减,中标利率维持2.00%。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
那么,为何年末资金面会如此宽松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份财政往往支大于收,释放较多流动性,叠加地方债缴款集中在上旬,12月中下旬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下探至历史新低,隔夜和7天利率稳定在政策利率附近,资金面大幅宽松。
二、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释放哪些信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释放了哪些信号。
1. 削峰填谷,避免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央行选择大幅回笼MLF资金,一方面是延续“削峰填谷”的流动性操作模式,避免大水漫灌和资金空转风险。
2. 淡化MLF对流动性市场的影响
另一方面,央行选择大幅回笼MLF资金,也是为了继续淡化MLF对于流动性市场的影响。
3. 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处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阶段,加之货币政策基调已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充裕,因此央行会通过较大规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适量续作MLF等方式,保持中期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以此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三、市场利率印证流动性充裕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利率也印证了当前的流动性充裕。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12月17日以来,DR0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行,12月24日报1.4945%,低于短期政策利率(1.5%),12月25日则围绕1.5%运行。
四、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据上证报报道,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有条件适度平滑四季度集中到期的MLF,减轻滚续操作压力。
五、新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MLF操作更加市场化
我们来看看新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MLF操作更加市场化。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有和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在1.65%附近,这类银行投标MLF的利率不会高出太多,中小银行由于融资能力相对弱,投标MLF的利率会高一些。
年末资金面宽松,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这背后释放了诸多信号。一方面,央行通过多种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央行也在不断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使MLF操作更加市场化。相信在央行的努力下,我国金融市场将更加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