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较5年前提高4.9%,预报技术升级,暴雨预警更精准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信息,我国24小时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在最近五年内有了显著提升。具体来说,24小时暴雨预报的准确率(TS评分)从五年前的水平提高了4.9%,达到了0.213。
此外,中国气象局还提到,全球天气数值预报系统4.0(CMAGFS4.0)已经投入业务运行,使得北半球的可用预报天数从7.5天增加到了8.1天,同时模式分辨率也从25公里缩小至12.5公里。
全国气象灾害监测率已经达到了80%,气象监测国土覆盖率从29%提升至44%。冰雹、龙卷风和雷暴大风的识别率分别达到了84%、80%和85%。
总体来看,这些进步表明我国在气象预报和监测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更有力的科学支撑。最近天气变化真是让人捉摸不透,这不,中国气象局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大好消息!你知道吗?24小时暴雨预报的准确率竟然比5年前提高了4.9%,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呢!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一下这个喜人的变化吧!
预报技术升级,暴雨预警更精准

首先,咱们得聊聊预报技术的升级。中国气象局预报司副司长张洪广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数值预报模式的持续优化功不可没。全球天气数值预报系统4.0(CMA-GFS4.0)业务运行,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由7.5天提升至8.1天,模式分辨率由25公里缩小至12.5公里。气候模式分辨率也由2019年的100公里提升至45公里。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分辨率更是向1公里逐小时尺度迈进。这些技术的提升,让我们的暴雨预报更加精准。
智能网格预报,预报时效更长

其次,国家级智能网格预报全国空间分辨率达到5公里,重点区域更是达到了1公里,预报时效也达到了10天。而且,24小时内预报还能实现逐小时更新,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哦!这样一来,无论是暴雨还是其他极端天气,我们都能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更足

再者,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也达到了43分钟,比5年前提高了13.2%。这意味着,一旦有强对流天气来袭,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好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人工智能助力,预报能力再升级
不得不提的是人工智能的助力。临近预报大模型系统“风雷”的降水预报评分较现业务提升10%以上;全球短中期预报大模型系统“风清”的全球可用预报天数达到10.5天,超过欧美主流气象预报大模型;全球首个次季节-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大模型系统“风顺”,对热带关键系统的可用预测天数达到32天。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预报能力再上新台阶。
总的来说,中国气象局在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上的提升,离不开预报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网格预报的广泛应用、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的增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让我们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有了更多的底气,也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相信在科技的力量下,我们的气象预报将更加精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