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碳排放权交易“朋友圈”扩大至16家,券商大军集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再扩容
最近,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根据多方报道,从12月24日至25日晚间,已有8家上市券商相继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复函,正式获准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这些券商包括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国元证券、财达证券和长城证券。
截至目前,行业内取得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的券商至少已有18家,其中包括方正证券和中国银河等。这些券商的参与不仅标志着我国券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投入,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达成“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圈,券商大军再添新丁
你知道吗?最近,我国券商界的“朋友圈”可是热闹非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又迎来了一批新成员。没错,就是那16家券商,它们纷纷加入这场绿色金融的盛宴,让整个市场都充满了活力。
券商大军集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再扩容

还记得去年2月,那6家券商获得碳排放权交易资格的新闻吗?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倍,达到了16家。这其中包括了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国元证券、财达证券、长城证券等知名券商。它们的加入,无疑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券商参与碳交易,意义非凡

那么,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究竟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它们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流动性。其次,券商的参与有助于推动碳市场的发展,完善碳定价机制。券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碳排放管理、碳资产评估、低碳转型咨询等服务,助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券商们纷纷表态,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面对新的机遇,这些券商们纷纷表态,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招商证券表示,将按照有关规定及复函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并将相关业务纳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
自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碳排放权交易日渐活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26亿吨,累计成交额426.02亿元。这充分说明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券商们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除了直接参与碳交易外,券商们还在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例如,兴业证券依托参股经营的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在福建地方碳市场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开拓了碳排放质押贷款、卖出回购、碳汇资产开发等多种创新业务模式。
券商们携手共进,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券商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金融中介机构优势,在提升市场流动性、创新碳金融产品、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维度丰富碳市场,提升市场有效性和成熟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以市场化手段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券商们加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无疑为我国绿色金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券商在碳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