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院地合作结硕果 浙江瑞安古代农业生态系统焕新“钱”景好,历史的印记,现代的智慧
浙江瑞安的古代农业生态系统在近年来焕发了新的生机,通过院地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条台田农业生态系统:
瑞安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拥有全国罕见的“条台田”农业生态系统,这片区域内的3万多亩水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为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2023年4月,瑞安市农业农村局与宁波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浙南盐碱地(条台田)渔业产业研究院,并引入宁波大学技术团队常驻指导,打造“条台田”养殖新模式。
2. 盐碱地养殖模式创新:
在技术团队的指导下,瑞安市在盐碱地养殖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打造盐碱地菜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试验田中的青蟹、南美白对虾获得了丰收,实现了低盐度(0.15%0.3%)养殖青蟹与对虾的目标。此外,还引进了罗氏沼虾在条台田低盐碱地养殖,最大收获规格达每只45.4克。
3. 农业产值和居民收入提升:
瑞安市的农林牧渔产值从曾经的18.2亿元增至如今的45.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翻了两番。这些成就得益于瑞安农协坚持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模式。
4. 生态农业发展:
瑞安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5. 校地合作:
瑞安市还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推动了瑞安市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总的来说,通过院地合作和技术创新,瑞安市的古代农业生态系统焕发了新的活力,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瑞安,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想象当你漫步在浙江瑞安的田间地头,眼前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稻田,稻浪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是的,瑞安,这个曾经以农业为生的城市,正通过院地合作,让古代农业生态系统焕发出新的“钱”景。
条台田:历史的印记,现代的智慧

瑞安的条台田,是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巧妙地在土地间挖出沟渠,排出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形成了沟渠与农田间隔条状排列的农业景观。这种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在瑞安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中,拥有全国难得一见的美丽风光。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片水域,瑞安市农业农村局与宁波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瑞安滨海十万亩都市田园成立了浙南盐碱地(条台田)渔业产业研究院。宁波大学的技术团队常驻研究院,为当地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虾肥蟹美,丰收的喜悦

在研究院的指导下,瑞安的条台田盐碱地菜渔立体生态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青蟹最大规格达到了416克,南美白对虾最大规格也有33.6克。每亩新增青蟹产量31斤、对虾产量205斤,新增亩均经济效益10795元。这不仅仅是一组组数字,更是瑞安农民丰收的喜悦。
传承与创新,共筑美好未来

瑞安的农业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研究院的推动下,瑞安依托当地资源,成立了技术培训班,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本地渔业人才技能技术。同时,还引进了罗氏沼虾等新品种,进一步丰富养殖品种。
三位一体,共谋发展
瑞安的农业发展,还离不开“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2003年,瑞安开始探索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三位一体”改革实践,即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一体化。如今,瑞安市农业农村局、瑞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正加快推进这项改革,为强农富民和“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在瑞安,科技正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曹村镇的农民们,已经告别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他们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就能完成对农田的巡田、施肥、灌溉等工作。这一切,都得益于瑞安在智慧农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沧海桑田,瑞安的蜕变
瑞安,这片曾经滩涂遍布的土地,如今已经变成了良田沃土。瑞安围垦农田海水稻种植首次使用普通品种,成功实现了“沧海桑田”的蜕变。这不仅为瑞安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瑞安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在这里,古代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瑞安的农业将会更加繁荣,农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