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资金面宽松 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年末资金面宽松
年末资金面保持宽松,央行在12月25日进行了缩量平价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1. 操作规模:央行此次开展3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较12月16日到期的1.45万亿元明显缩减。
2. 中标利率:中标利率保持不变,为2.00%。
3. 市场流动性:截至12月25日,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7)为1.5564%,显示市场流动性充裕。
4. 央行操作意图:央行通过缩量续作MLF,反映了对当前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判断是充裕的,进一步大量投放的必要性较低。
此外,央行还在12月25日进行了192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实现净回笼1953亿元。
总的来说,央行此次缩量平价续作MLF操作,是为了保持年末资金面的宽松态势,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平稳跨年、跨春节年末资金面宽松,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揭秘背后的金融密码
亲爱的读者们,年末的金融市场上,有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央行在12月25日开展了3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而且这次操作可是有点特别哦!咱们一起来揭开这背后的故事,看看年末资金面宽松的背后,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释放了哪些信号吧!
流动性盛宴:年末资金面宽松

想象年末的金融市场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而资金面宽松就是宴会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12月25日,央行开展了3000亿元MLF操作,相较于12月16日到期量的1.45万亿元,这次操作明显缩减了规模。但别担心,中标利率依然维持在2.00%,保持了平价续作。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次MLF缩量平价续作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要知道,今年央行可是对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进行了完善,MLF明确采用利率招标,操作量由央行事先给定。这次只投放了3000亿元,说明央行判断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进一步大量投放的必要性较低。
削峰填谷:央行操作模式新变化

你知道吗,央行的这次操作,其实是一种“削峰填谷”的流动性操作模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2月份财政往往支大于收,释放较多流动性,叠加地方债缴款集中在上旬,12月中下旬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下探至历史新低,隔夜和7天利率稳定在政策利率附近,资金面大幅宽松。
在这种环境下,央行选择大幅回笼MLF资金,一方面是延续“削峰填谷”的流动性操作模式,避免大水漫灌和资金空转风险;另一方面则是继续淡化MLF对于流动性市场的影响。
多元化工具:央行操作更从容

你知道吗,央行的工具箱可是越来越丰富了!今年以来,央行工具箱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这样一来,央行在流动性投放方面就更加从容了。
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尽管本月MLF大幅操作缩量,但并不意味着央行在显著缩减中期市场流动性投放。当前处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阶段,加之货币政策基调已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央行会通过较大规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适量续作MLF等方式,保持中期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以此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支持政府债券发行,稳定市场预期。
市场化利率:MLF中标利率不再具备政策含义
你知道吗,新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MLF操作更加市场化,中标利率已不具备政策含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有和股份行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在1.65%附近,这类银行投标MLF的利率不会高出太多,中小银行由于融资能力相对弱,投标MLF的利率会高一些。
如果流动性充裕,MLF做得少,利率招标机制下优先满足高利率投标,则MLF中标利率不一定低;如果央行需要用MLF投放更多中长期资金,覆盖更大范围投标,估计MLF中标利率将下行。
展望未来:降准确定性仍然较高
随着春节临近,现金需求季节性抬升,资金可能存在脉冲回升的可能性。明明表示,虽然当下资金面相对宽松,但随着春节临近,降准确定性仍然较高。
总的来说,年末资金面宽松,央行缩量平价续作MLF,释放了多重信号。一方面,央行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避免了资金空转风险;另一方面,央行操作更加市场化,中标利率不再具备政策含义。未来,央行将继续通过多元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