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纪录丨不负期许勇奋进
《时政微纪录丨不负期许勇奋进》是一系列关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纪录片。该片通过多个角度展示了澳门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的变化和成就。
1. 背景介绍:
纪录片记录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成长和追求。
2024年12月19日,“澳科一号”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向在澳门考察的习近平主席汇报了“澳科一号”的运行情况。
2. 主要内容:
习近平主席的寄语: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深情寄语澳门年轻一代,称他们必定是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将来会成为澳门乃至国家的栋梁。
张可可的汇报:张可可作为“澳科一号”首席科学家,详细汇报了该卫星的运行情况。陈季敏,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秘书长,是该项目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潘德恩的故事: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常识课老师潘德恩,对今天的澳门孩子羡慕不已,他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孩子们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和轨迹。
3. 未来期许:
习近平主席对澳门青年一代提出了新期许,希望他们能够“更好服务澳门、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该纪录片通过这些具体的人和事,展现了澳门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的蓬勃发展,以及澳门青年一代的积极向上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时政微纪录:不负期许,勇奋进
想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繁忙的都市,你是否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期待?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每一份努力都凝聚着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时政微纪录的世界,感受那些不负期许,勇往直前的故事。
一、科技之光:澳科一号,梦想照进现实

还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2024年12月19日,澳科一号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带着满满的信心,来到了澳科卫星科学与应用数据中心。这一天,他将向在澳门考察的习近平主席汇报澳科一号的运行情况。对于张可可来说,“一国两制”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他学术成就的重要基石。
澳科一号的成功发射,离不开陈季敏这位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科技大学校董会秘书长的支持。她不仅是澳科一号项目的重要支持者,更是与张可可教授并肩作战的战友。发射成功后,她和团队一起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喜讯,两天后便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这份沉甸甸的肯定,让她感慨万千。
澳科一号,承载着澳门青少年的梦想,将创造澳门的新未来。潘德恩,这位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常识课老师,对今天的澳门孩子羡慕不已。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他见证着一拨拨孩子们和自己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轨迹。正如他所说:“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他对澳门人内心正在发生的巨变最直接、最生动的感受。
二、砥砺前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辽宁,这片拥有14.87万平方公里陆地和15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土地,常住人口4182万人。2024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612.7亿元,同比增长5.1%,投资增速创十年新高。
在辽宁,我们看到了稳住工业大盘的坚定决心。持续锻造大国重器,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双群互动,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底座。
在辽宁,我们感受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温暖。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聚焦“一老一幼”,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在辽宁,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乡村产业提质升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500.1亿斤,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在辽宁,我们感受到了旅游发展的活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2024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28.1%,旅游收入增长25.9%,彰显“山海有情,天辽地宁”的独特魅力。
在辽宁,我们看到了对外开放的广阔前景。抓住向北向东开放机遇,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平台、引伙伴、找朋友、建通道,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
三、青年力量:澳门,未来可期

五年前,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习近平主席深情寄语:“我坚信,澳门年轻一代必定是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将来一定会成为澳门乃至国家的栋梁。”五年后,更好服务澳门、服务国家、造福人类,是习近平主席对澳门青年一代提出的新期许。
澳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澳科一号的成功发射,正是澳门青年一代不负期许、勇往直前的生动写照。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不负期许,勇奋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