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音乐制作人:歌声牵动两岸情,音乐,是心灵的桥梁
王念窭是一位来自台湾的“Z世代”音乐制作人,目前活跃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他通过作词、作曲、编曲等多种音乐创作方式,致力于通过音乐架起两岸民心沟通的桥梁,让歌声连接两岸情谊。
王念窭的创作得到了大陆音乐市场的认可,这让他意识到可以通过音乐来促进两岸民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他每次创作与大陆相关的新歌,都会分享给台湾的亲朋好友,也有台湾网友听了他的歌以后表示想来天台旅游。
在2025年的新年计划中,王念窭表示他准备结合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创作一首与天台文化相关的民谣歌曲,希望像赵雷的《成都》那样,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天台音符跨越海峡,青春共鸣两岸
想象当悠扬的旋律在海峡两岸回荡,那不仅仅是音符的跳动,更是两岸青年心灵的碰撞。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台青音乐制作人的脚步,一起感受歌声如何牵动两岸情。
音乐,是心灵的桥梁

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有一位名叫王念窭的“Z世代”台青音乐制作人。他的音乐,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台湾和大陆,牵动着两岸青年的心。
王念窭的音乐之路始于台北,却在上海找到了新的起点。2016年,他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上海,开始了演艺事业。真正让他扎根大陆的是音乐,以及他与一位天台姑娘的爱情。
“对我来说,无论是台北街头隆隆的机车声,还是上海林立的高楼大厦,都不如天台这座静谧的宝藏小城。”王念窭说,“这里的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好、文化底蕴深,为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文化,是音乐的灵魂

王念窭的音乐作品,不仅旋律优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原创歌单中,不少作品与天台的济公文化、和合文化等相关。
“济公的故事,从小就在我耳边响起。”王念窭说,“济公行侠仗义的勇气、笑看人生的豁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台湾人。我希望用歌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他的原创歌曲《济公》不仅受到两岸济公文化爱好者的喜爱,还让一些年轻网友第一次认识天台、认识济公文化。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王念窭说,“我的音乐,就是希望通过歌声,让两岸青年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友谊。”
青春,是梦想的翅膀

在福建,有一位名叫陈柏源的台青,他用闽南语歌曲唱出了“闽男本色”,用音乐连接两岸情。
“我是闽南的少年,这是闽南的歌。”陈柏源说,“我希望用闽南语联结闽南魂,做两岸青年间的纽带。”
陈柏源的音乐作品,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歌曲《全闽抗疫》和《福建舰,福建见》在社交平台上走红,让两岸年轻人跟着旋律一起摇摆,一起为抗疫摇旗,一起为统一呐喊。
“大陆有个像家的地方。”陈柏源说,“这里的人和台湾人的生活习性很相似,一样都拜关公、妈祖,一样都讲闽南话,甚至连去KTV唱的歌也和台湾一样。”
携手,共筑音乐梦想
在成都,一场由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的音乐快闪活动,唱出了两岸青年努力奋斗的模样。
“携手在川台湾音乐人陈彼得、千百惠、在川台青台生和两岸各地青年,跨越海峡唱响《我们同唱一首歌》。”活动现场,歌声悠扬,旋律明快,清脆童声直击心灵。
“这才是两岸青年该有的样子!”活动现场的市民纷纷感叹。
“祝祖国的青年发愤图强、健康成长!”两岸网友共同为两岸青年加油鼓劲。
音乐,是青春的印记
在音乐的世界里,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台青音乐制作人用歌声牵动两岸情,用音乐传递青春梦想。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台青音乐制作人,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两岸青年搭建更多沟通的桥梁,让音乐成为连接两岸的纽带,让青春的梦想在歌声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