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巧打“生态牌” 带火广西壮族小村庄,绿色种植,生态先行
返乡创业青年在广西壮族小村庄利用生态资源创业的事例中,有几个突出的案例可以分享:
1. 黄耀的生态种植:
黄耀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格兰村委中团村的返乡创业青年。他大学毕业后外出务工,但心系家乡,于2014年回乡创业。他承包了本村土地种植砂糖橘,尽管开始时是门外汉,但他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步掌握了生态种植技术。他种植的生态大米每斤比普通大米多卖3元,生态脆蜜金桔也因其优良口感深受客户欢迎。
2. 覃英朴的蚯蚓养殖和食用菌菇培育:
覃英朴是柳江区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学习了蚯蚓养殖技术,并利用家里的约10亩地养殖蚯蚓和培育食用菌菇。目前,他还在摸索适合本地的蚯蚓养殖技术,并希望得到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技术指导。
3. 苏小玲的青茂农场:
苏小玲在2021年受银海区政府邀请,决定回家乡创业,建立了青茂农场。她从无到有,逐步克服困难,追逐自己的生态农业梦想。
4. 颜茜茜的螺蛳粉原材料种植:
颜茜茜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白见村的一名“95后”返乡创业青年。她在2021年大学毕业后,决定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她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种植螺蛳粉的原材料,抓住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这些返乡创业青年通过生态种植、蚯蚓养殖、食用菌菇培育等多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你知道吗?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格兰村委中团村,有一个小村庄因为一群返乡创业的青年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他们巧妙地打起了“生态牌”,不仅让村庄美了,还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壮族小村庄,看看这些青年们是如何用智慧和汗水,让家乡焕发新颜的。
绿色种植,生态先行

中团村位于来宾市城郊,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是一个只有470多人的小村庄。2009年,黄耀大学毕业后外出务工。2014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创业,承包了村里的土地,开始种植砂糖橘。
“种水果我是门外汉,只能边种边学,积累经验。”黄耀说。刚开始,他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气馁。通过潜心钻研种植技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态种植生意经。
2019年,黄耀成立了兴宾区通茂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他投资80多万元开办了通茂选果场,并改种脆蜜金桔。这些用花生麸等有机肥生态化种植的脆蜜金桔,个头大、甜度高、口感好,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带动村民,共同发展

“返乡创业的目的是带动村民共同发展。”黄耀说。他安排了村里5户贫困户在通茂选果场务工,还帮助村里的残疾人、生活困难民众科学种植水果,解决他们的种植技术和销路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黄耀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成立了中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将由村民选出的理事长来管理经营,村里600亩的水田将流转到合作社来经营。其中,一个板块是种植生态水稻,另一个板块是种植生态蔬菜。村里1000多亩的旱地将用来种植生态水果。
“村民通过入股的方式来参与经营,合作社已募集到发展所需资金。”黄耀说。
打造特色,吸引游客

中团村的特色是生态,黄耀决定将中团村打造成来宾人的安全食品后花园。他们已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成立了中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未来,合作社将由村民选出的理事长来管理经营,村里600亩的水田将流转到合作社来经营。
“我们已召集村民代表开会,成立了中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未来,合作社将由村民选出的理事长来管理经营,村里600亩的水田将流转到合作社来经营。其中,一个板块是种植生态水稻;另一个板块是种植生态蔬菜。村里1000多亩的旱地将用来种植生态水果。”黄耀说,村民通过入股的方式来参与经营,合作社已募集到发展所需资金。
近日,中团村推出的生态脆蜜金桔采摘活动,一开园就引来大批游客,园里的水果很快被采摘一空。
“我们将努力把中团村打造成环境优美、产业振兴的生态村,村里有事情干,在外的青年都回到村里,有了年轻人,村庄才会生机勃勃。”黄耀说。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壮族小村庄,返乡创业的青年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家乡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不仅让村庄美了,还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团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