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说“年” 春节文化论坛(2024)在京举办,冬至日说年春节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2024年12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2024)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春节文化保护与传承”,主要聚焦于春节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及文化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的召开背景是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全球的认可。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举措不仅肯定了春节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彰显了春节在全球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春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交流,论坛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冬至日说“年”,春节文化论坛(2024)在京绽放
亲爱的读者们,冬至这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正式来临,更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在这个重要的节气里,一场关于“年”的文化盛宴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没错,就是那场备受瞩目的春节文化论坛(2024)!
一场盛宴,一场文化的盛宴
12月21日,冬至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充满活力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这一天,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文化传承人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春节文化保护与传承”,四个分论坛分别聚焦“春节保护传承理论”、“春节传承实践”、“春节文化传播体系”和“春节文化产品创新”。

申遗成功,世界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初,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喜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振奋,也为春节文化论坛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春节,中华文明的标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先生在论坛上表示,春节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人最有特征的文化活动。它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内部和社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还能搭建起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非遗馆里迎新年,感受浓浓的年味
为了庆祝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了“过年——春节主题展”。展览从冬至日开始,持续至2025年3月2日,面积达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多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展厅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主题线索,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和普天同庆四个展出单元。腊八节制粥、除夕夜守岁、春节拜贺、元宵舞狮等各种过年习俗,既有历史回望又有当代掠影。其中,浙江乐清首饰龙、京西太平鼓表演和广东行花街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成为展览的焦点。
传承与创新,让春节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在论坛上,专家们还就如何传承与创新春节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挖掘春节文化的内涵,让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还要加强春节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节日。
冬至日说“年”,春节文化论坛(2024)在京举办,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