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谈规范司法公开:坚决杜绝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现象,坚决杜绝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现象
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进司法公开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提升司法公开的数量、质量和效果。具体内容包括:
1. 裁判文书上网:今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新公布的裁判文书共计810多万篇,较去年同期增长67.3%。特别是最高法和各高级法院新公布的裁判文书数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全国法院涉实体审理的裁判文书上网数量也有大幅增长,新公布的判决书数量同比增长99.8%。
2. 扩大公开范围:最高法持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注重规范有序公开。例如,建立司法审判数据常态化发布机制,每季度公开发布司法统计主要数据。
3.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最高法将按照《纲要》提出的改革要求,着力完善裁判文书、庭审活动、审判流程等司法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司法公开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司法公开督导落实、情况跟踪、分析研判工作机制。
4. 杜绝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最高法坚决杜绝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司法公开不规范的现象,防止侵犯当事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以及披露商业秘密影响企业合法权益等情况。
5. 提升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最高法不仅加大了裁判文书上网的力度,还注重提升上网文书的“含金量”,确保公开的文书更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这些措施旨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以高质量司法审判工作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高法力推司法公开,公众旁听庭审不再是难题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曾好奇过法庭上的那些神秘案件?是否想过亲自走进法庭,感受一下司法公正的力量?别急,最高法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啦!近日,最高法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司法公开的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坚决杜绝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司法公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法院存在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现象。最高法此次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提出,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让公平正义真正触手可及。

二、庭审公开,见证司法公正的力量
庭审是司法公开的核心环节,也是公众了解案件、监督司法的重要途径。最高法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案件外,其他案件一律公开审理。这意味着,公众可以走进法庭,亲眼见证司法公正的力量。

三、多措并举,保障公众旁听权益
为了保障公众旁听权益,最高法提出了多项举措:
1. 扩大公开范围:最高法要求各级法院扩大公开范围,包括立案、执行、文书等环节,让公众全面了解司法工作。

2. 创新公开形式:最高法鼓励各级法院创新司法公开形式,如建立司法审判数据常态化发布机制、开放人民法院案例库等,为公众提供更多了解司法工作的渠道。
3. 加强监管:最高法要求加强对司法公开工作的监管,对违反规定、变相阻止公众旁听庭审等现象进行严肃查处。
四、裁判文书上网,让司法透明度更高
裁判文书是司法公开的重要载体。最高法要求,各级法院要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确保裁判文书上网数量和质量。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新公布的裁判文书共计810多万篇,较去年同期增长67.3%。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司法公开工作的成果。
五、隐私保护,让司法公开更安心
在推进司法公开的同时,最高法也高度重视隐私保护。针对裁判文书上网,最高法要求完善上网文书隐名规则,确保当事人隐私不受侵犯。例如,自然人仅保留姓氏,企业则隐去字号和法定代表人信息。这一举措既保证了司法公开,又有效保护了当事人隐私。
最高法关于规范司法公开的举措,无疑为公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最高法的引领下,我国司法公开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让公平正义真正成为每个公民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