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施仲衡逝世,少年立志,投身轨道交通事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者施仲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施仲衡同志出生于1930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原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创始人之一、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都市快轨交通》杂志创刊人。他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投身于这一领域,至今已有70余载。
施仲衡院士开创了地铁浅埋加防护理论体系,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技术匮乏的年代,他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盾构机大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铁建设的进程,并为后来的技术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致敬城市轨道交通的璀璨星辰——缅怀施仲衡院士
在这个冬日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奠基人。施仲衡院士,这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24年12月23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的离去,无疑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少年立志,投身轨道交通事业

1930年11月,施仲衡院士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1950年,他考入唐山铁道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1953年,他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同年11月毕业留校任教。这段经历,让他对轨道交通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4年8月,施仲衡院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自己的信念。1955年,他被选派赴苏联攻读地铁专业研究生,并获得副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地铁专业第一人,他肩负起了推动我国地铁事业发展的重任。
回国任教,开启地铁建设新篇章

1959年,施仲衡院士回国后,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1965年,他调入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科研所任所长,为我国地铁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83年,施仲衡院士被任命为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2000年11月,他受北京交通大学的聘请担任该校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继续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创新引领,推动地铁事业腾飞

施仲衡院士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奋斗了70余年,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开创地铁浅埋加防护理论体系
施仲衡院士开创了地铁浅埋加防护理论体系,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使得我国地铁建设更加安全、可靠。
主持研发我国首台盾构机大装备
施仲衡院士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盾构机大装备,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地铁建设迈向了新的阶段。
编撰我国首部地铁设计规范和专著
施仲衡院士编撰了我国首部地铁设计规范和专著,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这些规范和专著,成为了我国地铁建设的重要参考。
提出国家政策建议,推动地铁项目可持续发展
施仲衡院士提出了“先批规划后批项目”等国家政策建议,为地铁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政策建议,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推动信号、车辆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施仲衡院士推动了信号、车辆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为我国地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一举措,使得我国地铁建设更加独立自主。
主持重大地铁项目论证,引领地铁科技创新
施仲衡院士主持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地近百个重大地铁项目的论证,引领了地铁科技创新。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地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培养地铁领域高层次人才
施仲衡院士培养了一大批地铁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这些人才的涌现,为我国地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缅怀与致敬,传承施仲衡院士精神
施仲衡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缅怀施仲衡院士,传承他的精神,继续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愿他在天堂安息,愿他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