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文:企业年金最大的问题就是覆盖面太小,现在是3200万人左右,企业年金最大的问题就是覆盖面太小,现在是3200万人左右
郑秉文指出,当前企业年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覆盖面太小,目前覆盖人数约为3200万。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覆盖范围有限:企业年金制度主要覆盖了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但其中只有约7%的人有企业年金。
2. 参与率不均:企业年金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参与率差异较大。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参与率较低,导致公平性问题。
3. 加入条件复杂:企业年金加入条件较高,如企业必须有负担能力、盈利、工会制度、集体协商,并且必须参加基本社保。这些条件限制了更多企业参与。
4. 管理和操作复杂:企业年金的设计和管理较为复杂,管理成本较高,导致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因缺乏专业人员操作、人员流动频繁、企业年金关系转续困难而望而却步。
5. 体制基因影响:企业年金制度存在浓厚的“体制基因”,国企参与较多,而民营企业参与较少,这进一步限制了覆盖面的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降低准入门槛:适当降低企业年金制度的准入门槛,使更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能够参与。
2. 简化管理流程:简化企业年金的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使其更加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操作需求。
3. 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强对企业年金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知晓度和参与意愿。
4. 政策支持与激励:通过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企业年金制度。
5. 多支柱发展:将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覆盖率。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解决企业年金覆盖面太小的问题,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说到企业年金,这可是个让人既期待又有点小担忧的话题呢!你知道吗,我国的企业年金,虽然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但问题还是有点多,尤其是覆盖面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深思。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所说,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实在是太小了,只有3200万人左右,这可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啊!
企业年金:一个被忽视的养老保障利器

企业年金,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补充养老保险。它不仅能帮助员工在退休后拥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就是这样一项看似美好的制度,却因为覆盖面太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郑秉文:企业年金最大的问题就是覆盖面太小

郑秉文指出,企业年金的前身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从1991年落地之时就带有深刻的体制基因。在过去的30多年里,企业年金始终带有明显的体制烙印,这也是企业年金覆盖率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只有3200万人左右,这显然是不够的。”郑秉文说,“要想让企业年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淡化体制因素。”
改革方向:淡化体制因素,扩大覆盖面

那么,如何才能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呢?郑秉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取消建立企业年金的门槛:过去,建立企业年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企业规模、员工人数等。如今,应该取消这些门槛,让更多企业有机会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
2. 提高支取灵活性:过去,企业年金支取有一定的限制,如必须达到退休年龄等。现在,应该提高支取灵活性,让员工在需要时能够更方便地取出企业年金。
3. 引入准自动加入机制:鼓励企业为员工自动建立企业年金账户,让更多员工享受到企业年金带来的福利。
4. 有序逐渐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让员工在投资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权,提高企业年金的收益水平。
5. 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机制:为员工提供一种默认的投资工具,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6. 平行引入TEE型税优政策:为企业年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年金的发展动力。
企业年金,一个被忽视的养老保障利器,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让企业年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扩大覆盖面,让更多员工享受到企业年金带来的福利。让我们期待企业年金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