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央行开展192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操作,揭秘央行的小心思
2024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1923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0%,与此前持平。此次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具体操作是通过固定利率和数量招标方式进行的12月25日这天,金融市场可是热闹非凡呢!央行一出手,就开展了1923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流动,背后可是藏着大大的玄机哦!
逆回购操作,揭秘央行的小心思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逆回购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央行用短期资金购买市场上的债券,然后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的价格将债券卖回给市场。这听起来有点像是一种金融游戏,但实则不然,这是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当天,央行以1.50%的利率开展了1923亿元的逆回购操作,这可不是小数目哦!要知道,当天有3876亿元的逆回购到期,这样一来,单日净回笼了1953亿元。这可是连续四日净回笼了,看来央行这是在悄悄地调整着市场的资金流向。
市场流动性,宽松还是紧张?

那么,这次逆回购操作,是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宽松还是紧张呢?其实,这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操作规模来看,1923亿元的逆回购操作,相对于11月1年期MLF的14500亿元来说,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但别忘了,12月共有14500亿元MLF到期,央行此次操作相当于实现了11500亿元的资金净回笼。这说明,在银行间流动性水位相对充分,对MLF需求不高的环境下,央行选择大幅度的回笼MLF资金,一方面是延续“削峰填谷”的流动性操作模式,避免大水漫灌和资金空转风险,另一方面则是继续淡化MLF对于流动性市场的影响。
其次,从操作利率来看,1.50%的逆回购利率与上期持平,这表明央行对当前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判断是充裕的,进一步大量投放的必要性较低。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
货币政策,稳健还是宽松?

那么,这次逆回购操作,又透露出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呢?其实,这要从央行的一贯操作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来分析。
首先,今年以来,央行工具箱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也有条件适度平滑四季度集中到期的MLF,减轻滚续操作压力。这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更加灵活,也更加注重市场预期。
其次,当前处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阶段,加之货币政策基调已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充裕”,由此央行会通过较大规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适量续作MLF等方式,保持中期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以此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支持政府债券发行,稳定市场预期。
市场预期,降息还是加息?
这次逆回购操作,又对市场预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其实,这要从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分析。
截至12月24日11:00,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互现。隔夜品种上行1.1BP报1.321%,7天期下行3.6BP报1.489%,14天期下行2.6BP报1.917%。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12月25日10:30,DR007(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期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报1.510%,仅略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这表明,市场利率下行,主要是在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推升市场降息预期,以及MLF操作利率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失去锚定目标,市场情绪波动所致。
当前MLF操作利率由央行与货币市场一级交易商通过利率招标方式形成。本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央行控制主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政策意图。短期内政策利率下调的概率不大。
12月25日央行开展的192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市场信息。通过这次操作,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灵活调整,以及对市场预期的引导。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央行的一举一动,无疑是对市场走势的最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