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
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的吸收合并计划最终未能成行。以下是该事件的背景和终止原因的详细介绍:
背景
1. 并购意向:2024年12月20日,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签订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计划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2. 停牌公告:2024年12月22日晚,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两家公司同步停牌,正式启动吸收合并的正式流程。
3. 交易结构:此次交易被认为是“蛇吞象”,即市值较小的海尔生物(约100亿元)计划吸收合并市值较大的上海莱士(约500亿元)。
终止原因
1. 交易结构复杂:1月6日晚,海尔生物公告称,终止筹划吸收合并上海莱士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因是“本次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
2. 未能达成一致:尽管双方在12月22日签署了吸收合并意向协议,但在10个工作日后,双方未能就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最终决定终止此次合并。
市场反应
1. 复牌首日股价下跌:1月7日,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复牌,双双低开,海尔生物报31.40元/股,跌幅达10.8%;上海莱士报6.87元/股,跌幅达4.85%。
其他相关信息
1. 业绩对比:上海莱士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优于海尔生物。2023年,上海莱士的营收为79.64亿元,净利润为17.79亿元;而海尔生物的营收为22.81亿元,净利润为4亿元。
2. 大健康产业布局:上海莱士的并入原本是为了助力海尔集团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成为其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的吸收合并计划因交易结构复杂且未能形成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而终止,这一结果对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你知道吗?最近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小吃大”的戏码,主角就是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这两家公司的合并传闻,可谓是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那么,这场合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传闻起:海尔生物拟吸收合并上海莱士

话说2024年12月20日,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突然宣布,双方签订了一份《吸收合并意向协议》。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海尔生物打算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二、停牌背后:交易结构复杂,方案待定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这场合并大戏上演之际,事情却出现了转机。2024年12月23日,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宣布,由于交易结构较为复杂,尚未能形成相关各方认可的具体方案,双方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于是,两家公司的股票自当天起开始停牌。
三、终止原因:多方博弈,利益未达成一致

那么,这场合并为何会突然终止呢?据了解,主要原因是多方博弈,利益未达成一致。一方面,海尔生物希望通过合并,打造一流的综合性生物科技龙头,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发挥协同价值,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上海莱士作为国内四大血液制品巨头之一,其业绩和市值都远超海尔生物,合并后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四、复牌在即:投资者关注后续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牌,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终于宣布,将于2025年1月7日复牌。对于这场合并的终止,投资者们纷纷表示关注。毕竟,这场合并如果成功,将对整个生物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五、未来展望:两家公司仍将深化合作
虽然合并计划暂时搁浅,但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在产业链上高度协同,未来仍将继续深化合作。据悉,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同属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旗下,将继续在天下人一生盈康的愿景引领下,深耕生物科技产业。
六、:一场未完成的“小吃大”合并
回顾这场未完成的“小吃大”合并,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市场上的每一次并购重组,都充满了变数。而在这场博弈中,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