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基层医疗服务焕新升级 群众家门口有“医”靠,基层医疗服务焕新升级 群众家门口有“医”靠
贵州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具体举措包括:
1. 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选择距离县城远、覆盖人口多、自身基础好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加强科室设置、设备以及人员配置,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2. 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贵州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贵州已在81个县(市、区)布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0个,覆盖1492个乡镇卫生院,确保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3. 村卫生室服务环境改善:贵州在改善村卫生室服务环境的同时,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的有效覆盖。
4. 强基层重大举措:贵州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强基层重大举措,从村医配置、村医培训、设备配置、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支持鼓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持续夯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5.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贵州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进国内顶尖优质医疗资源落户贵州,让人民群众“近”享国家级医疗服务。截至目前,贵州已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累计派驻长驻专家219人、短期专家967人。
6. 分级诊疗体系:贵州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使国家巡回医疗专家服务直达基层,群众能够近距离享受国家级医疗服务。
通过这些举措,贵州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走进贵州,感受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新变化
你知道吗?在美丽的贵州,基层医疗服务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背后,是贵州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一、焕然一新的村级卫生室

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宽坪乡前进村,你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村级卫生室,它就像一位守护村民健康的“卫士”,静静地伫立在村口。这幢卫生室于2007年建成,但由于年久失修,曾经遇到雨天就会漏水,不仅影响医疗设备和器具存放,村民看病就医也很不方便。
2024年,宽坪乡采用原址改造的方式,室外加固墙体,室内在原布局基础上调整,增加了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等,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如今,这里成了村民家门口值得托付健康的安心之所。
二、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贵州在改善村卫生室服务环境的同时,还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贵州已在81个县(市、区)布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0个,覆盖1492个乡镇卫生院。这意味着,一般的病在市县就能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就能解决。
三、家门口的县里专家

不久前,家住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解放村的杨廷选,因腰腿疼痛剧烈来到花江镇中心卫生院就诊。经过驻点坐诊的关岭县人民医院专家检查后,诊断为腰椎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经过3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他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在家门口就有县里面的专家给我做治疗,现在腰椎已经好多了。”杨廷选说。
四、县域医疗次中心
为了破解偏远群众看病难题,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选择一批距离县城远、覆盖人口多、自身基础好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加强科室设置、设备以及人员配置,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将卫生院打造成为具备二级医院服务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目前,贵州共有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其中42个突破性开展高难度的三级、四级手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贵阳乌当区,龙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成,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新变化。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显眼的导诊台,各科室设置完善,楼道干净整洁,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就医。
“当初这个片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乘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快车,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鄢然说。
贵州基层医疗服务的焕新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贵州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的基层医疗服务将更加完善,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健康生活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