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京举行,四十载风雨兼程
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于12月22日在北京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中华厅隆重举行。此次雅集活动汇聚了约150位来自中国文化书院的导师、会员代表、合作机构代表以及首都学术界和文化界人士,共同回顾书院40年来的辉煌成就,缅怀为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并展望未来书院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活动伊始,全体嘉宾观看了《怀念导师》纪录短片,共同缅怀那些曾经担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的专家学者。雅集现场,嘉宾们还为书院40周年编辑出版的多部新书揭幕,包括“跨文化中国学丛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文化启蒙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书院40年回顾》、《五老文萃大师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等。
中国文化书院创建于1984年,由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朱伯崑、汤一介、庞朴等著名学者共同发起,旨在全面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架起中外文化研究的桥梁,全面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并全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京举行,一场文化盛宴,一场思想的碰撞,一场历史的回响。在这个冬日暖阳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盛会,感受那份传承与创新的交融。
历史回眸:四十载风雨兼程

1984年,一群文化巨匠,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朱伯崑、汤一介、庞朴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一个传承文化的殿堂,一个连接中外的桥梁。四十年来,中国文化书院始终秉持着“全面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架起中外文化研究的桥梁,全面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以及全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的宗旨,砥砺前行。
雅集现场:文化盛宴,思想碰撞

12月22日,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北京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四十年来书院取得的辉煌成就,畅想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活动现场,嘉宾们共同为书院40周年编辑出版的《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跨文化中国学丛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名作丛书》、《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文化启蒙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书院40年回顾》、《五老文萃——大师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等新书揭幕。这些新书不仅记录了书院的发展历程,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读。
致敬历史:传承与创新

中国文化书院现任院长陈越光在致辞中提到:“40年来,尽管有无数个放弃的理由,尽管有无数次改变的诱惑,尽管有无数种困难的压力,但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文化走向中国”的追求,中国文化书院没有变;继承和阐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宗旨,中国文化书院没有变;以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书刊编辑、专业培训为主的业务模式,中国文化书院没有变。”
陈院长的讲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是啊,四十年来,中国文化书院始终坚守初心,传承文化,推动创新,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望未来:文化强国,任重道远
文化和旅游部党建工作第五组指导员、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雷喜宁在致辞中表示:“在实现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的征程上,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者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中国文化书院同样责无旁贷。书院有优良的传统,更有特殊的优势,应当有信心、有能力为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文化书院将继续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推动文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化传承,薪火相传
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在京举行,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文化书院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文化,推动创新,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