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 涉外调解员巧妙化解商事纠纷,涉外纠纷调解的温暖港湾
“化干戈为玉帛”是指通过调解员的巧妙工作,成功化解商事纠纷,使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的过程。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和调解方法:
案例一:哈尔滨市民商事调解中心
2021年10月,毕女士与哥哥在俄罗斯注册的公司焦急地等待林业加工设备发货,但山东某公司经理以毕女士前一笔交易中部分货款尚未付清为由,迟迟不发货。双方僵持不下。哈尔滨市民商事调解中心主任王源泉通过远程线上方式,采用“背靠背”形式,以边缘策略进行逻辑推理,分别为当事人进行预判,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可能会产生的不利结果。在王源泉的调解下,双方仅用3天就顺利解决了前后两笔交易中的问题,并在一周时间内自觉履行了合同,还成为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
案例二:绍兴调解中心
2022年6月至11月,绍兴某公司与伊朗某中间商合作,但中间商以买方卖不出货物为借口拒绝支付货款。绍兴公司多次催讨无果,最终在2024年4月19日找到绍兴调解中心。调解中心通过发送敦促履约函和警告函,最终促使双方于6月1日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并于6月15日支付第一期货款。
调解方法
1. 远程调解机制:哈尔滨市民商事调解中心建立了海外远程调解机制,通过网上授权委托、人脸信息识别、远程视频调解等技术手段,加快赋能涉外纠纷调解,缩短调解周期,依法化解涉外商事纠纷。
2. 背靠背调解:调解员采用“背靠背”形式,分别与双方沟通,进行逻辑推理和预判,帮助双方分清利害,做出最终决策。
3. 专业调解队伍:调解中心打造了一支由熟悉国际贸易、法律事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各领域业务的学者、律师、仲裁员、实业家等组成的涉外调解员队伍,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通过这些案例和调解方法,涉外调解员有效地化解了商事纠纷,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你知道吗?在繁忙的商海中,有时候一场看似无解的纠纷,只需一位智慧与耐心兼备的调解员,就能“化干戈为玉帛”,让双方握手言和。这不,就在哈尔滨,就发生了一起让人拍手称赞的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案例。
冰城哈尔滨:涉外纠纷调解的温暖港湾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冰城,不仅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更是中国连接亚欧的重要枢纽。在这里,由于中外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的差异,经贸往来中难免会产生争执与纠纷。哈尔滨市民商事调解中心,就像一座温暖的港湾,为这些纠纷提供了化解的良方。
“依法依理,互谅互让”:调解员的调解之道

调解中心的中英双语接待标语“依法依理,互谅互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里的调解员,如郑学梅,她们用专业的知识和热情的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到调解中心的温暖与热情。
远程调解:科技助力纠纷化解

2021年10月,毕女士和哥哥在俄罗斯注册的公司焦急地等待林业加工设备发货,却因货款问题与山东某公司经理僵持不下。调解员王源泉通过远程线上方式,采用“背靠背”的形式,以边缘策略进行逻辑推理,为双方进行预判。最终,双方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仅用3天就顺利解决了问题。
专业团队:打造涉外纠纷调解新思路
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哈尔滨市民商事调解中心打造了一支由熟悉国际贸易、法律事务、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各领域业务的学者、律师、仲裁员、实业家等组成的涉外调解员队伍。他们还建立了海外远程调解机制,以网上授权委托、人脸信息识别、远程视频调解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加快赋能涉外纠纷调解,缩短调解周期。
全国调解员队伍壮大:化解矛盾纠纷在基层
据悉,我国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员近320万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41万余人。调解员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山东济南:专业队伍解纠纷
在山东济南,莱芜区矛盾调解中心也成为了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壮队伍、树品牌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解中心还建立了“群众点单、窗口接单、中心派单、分流办单、跟踪评单”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调处化解机制。
青岛西海岸新区:多元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多元民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自2023年成立以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商事调解为业务特色,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成立调解专家库、顾问库,积极开展国内外纠纷调解业务。其中,青岛某电子有限公司及子公司162名职工劳动维权案的妥善解决,为化解涉外企业劳资纠纷提供了参考路径。
勉县法院: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室
在勉县,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工作室也初显成效。他们采取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员模式,迅速组织双方企业代表进行沟通会议。经过深入细致的协商,双方就剩余款项支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化解纠纷,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就能让“化干戈为玉帛”成为现实。让我们为这些辛勤付出的调解员们点赞,也为他们带来的和谐与美好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