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监管局:11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率1.07%,稳健的资产质量,金融安全的坚实保障
根据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1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为1254.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7%。其中,商业银行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为1012.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2%探秘上海金融:不良贷款率稳中有进,金融监管局数据揭示稳健态势
想象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金融脉搏,跳动着怎样的节奏?最近,上海金融监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让我带你一探究竟。2024年11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率仅为1.07%,这个数字背后,是上海金融市场的稳健与活力。
稳健的资产质量,金融安全的坚实保障

首先,让我们聚焦在不良贷款率这个关键指标上。1.07%,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却是上海金融监管局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严格监管的成果。1254.62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在27.26万亿元的总资产中,占比微乎其微,这充分说明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稳健。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012.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83.7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23.5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8%,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91.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9.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1%。这些数据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点: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上保持着良好的态势。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活力不断涌现

除了不良贷款率,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11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余额达到了27.2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13%。其中,商业银行本外币总资产余额为24.0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65%。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这种增长并非偶然,而是上海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果。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险业稳健发展,风险保障能力增强

除了银行业,上海保险业的发展也值得称赞。2024年1—11月,上海辖内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达到了2559.12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05.44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853.68亿元。同时,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跨境再保险分入保费收入累计达到了25.28亿元。
在赔付支出方面,2024年1—11月,上海辖内保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累计达到了895.80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为403.42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赔付支出为492.3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上海保险业在风险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监管助力,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我们要提到的是上海金融监管局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努力。近年来,上海金融监管局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末上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率仅为1.07%,这个数字背后,是上海金融市场的稳健与活力。在金融监管局的引领下,上海金融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为我国金融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