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约 看见中国(上),长城之约征稿平台登入网页
《长城之约 看见中国(上)》是一部关于长城的纪录片或视频节目。以下是对其内容的:
1. 背景介绍:
长城是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见证了历史沧桑巨变和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2. 活动内容:
该节目展示了一些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农民,他们用摄影表达对长城的热爱。例如,花楼沟村的居民们世代生活在长城附近,他们通过拍摄照片来记录和表达对长城的热爱。
河北省作为长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有丰富的长城遗存和悠久的历史。来自长城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中外长城摄影师围绕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分享与圆桌对话。
3. 品牌活动:
“长城之约”是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的品牌活动之一,旨在深入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带,让古老长城两岸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共同的精神家园。
4. 影像征集:
“长城之约”·2024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大展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在线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4260组、5000多幅,其中长城主题作品2700多组。
通过这些内容,《长城之约 看见中国(上)》不仅展示了长城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通过不同人群的视角,展现了长城在现代社会中的多样价值和意义。长城之约,看见中国(上)
想象站在那蜿蜒起伏的古老城墙上,耳畔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见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长城之约,用双眼去看见中国,去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

穿越千年的巨龙
在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的第二松花江左岸,一条蜿蜒数百公里的土墙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就是唐土长城,又名老边岗长城。这条长城依山而筑,以土为骨,像一条巨龙般横亘在吉林大地上,诉说着那段远去的历史与曾经的荣光。

唐土长城的起点位于德惠市松花江镇,它穿越德惠、农安、公主岭、梨树、四平等地,最终跨越至辽宁境内。在我省境内蜿蜒250余千米,延伸至辽宁省境内。沿线多为顺山岗走向构筑,故当地人称其为老边岗。

2013年3月,唐土长城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老边岗土长城遗址是唐贞观五年高句丽为抵御大唐帝国的军事压力而启动的防线工程。如今,这段历史依然犹如沉睡的记忆,在土层下静静流淌。
历史的印记
尽管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侵蚀,让这条雄壮的长城已不复存在,但它依旧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世人的记忆与考古的现场。在公主岭市怀德镇的段落和梨树县的北老壕段,仍可隐约见到如鱼脊般微微隆起的土垒,曾经的烽火台遗址也在微风中悄然诉说着当年的战火与号角。
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让这条夯土筑成的长城如今几乎成了普通田埂的模样。但正是在这看似平凡的土包中,隐藏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深度与文化价值。
守护与传承
近年来,四平市不断加强对唐土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梨树县,通过设立保护范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定期巡查以及严厉打击破坏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貌与历史记忆。
保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梨树县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就像守护神一样,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段历史。
长城,不仅仅是城墙
长城,不仅仅是城墙,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看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勇气。
站在长城之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唤,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长城,它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
长城之约,看见中国。让我们用双眼去看见中国,去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传承这份文化,让长城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