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事迹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气象,支教路上的“梦想点燃者”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模范事迹,这些事迹不仅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激励了更多人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模范事迹:
1. 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
该支教服务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任教20多年,帮助9000多名孩子完成学业,3700多名孩子圆梦大学。他们的坚守和奉献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有机会追求更精彩的人生。
2. 桑南才: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桑南才,30多年来坚持在边寨邮路上服务,见证了边寨邮路从“鸟路鼠道”变成“天堑通途”,为乡亲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3. 敖特更花: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刀图嘎查农民敖特更花,带领治沙民工连队绿化了3万亩荒漠化土地,并通过“公司 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4. 陈怀森:
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怀森,启动了“富川富民工程”,免费向各民族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并直接安排9000人就业,间接解决16000人的就业问题,助力产业脱贫。
5. 孟亚静: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党支部书记孟亚静,通过发展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和民俗旅游,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形成了“民俗旅游、特色养殖、生态农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6. 阿迪雅:
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牧民阿迪雅,36年来坚持在中蒙边境一线放牧守边,义务巡边近10万公里,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草根卫士”。
7. 王素梅: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幼儿园园长王素梅,扎根学前教育28年,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家园共建活动,把幼儿园打造成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
这些模范事迹展示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气象,激励着更多人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它们来自我们伟大的祖国,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蓬勃生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模范事迹,感受那份跨越民族、跨越地域的深厚情感吧!
支教路上的“梦想点燃者”

在遥远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有一位名叫李桂枝的教师,她在那里坚守了20多年。她说:“从未想过我们的坚守,真的可以点燃这么多孩子的梦想,让他们有机会去追寻别样精彩的人生!”李桂枝老师所在的河北保定学院且末支教服务队,用他们的爱心和汗水,阻断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代际传递,用教育照亮了各族学生的未来。
邮政路上的“天堑通途”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一位名叫桑南才的邮政工作者。他讲述了自己30多年来服务傈僳山寨的故事。过去的邮路山高坡陡、路窄坑多,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跑完一趟需要6天时间。而现在,随着快递下乡进村,边境村通邮,桑南才见证了边寨邮路从“鸟路鼠道”变成了“天堑通途”。他说:“如今我邮包里装的除了信和报刊外,更多的是衣服、食品、生活用品等快递,包裹量从最初的每月两三百件增加到现在的五千多件。这是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的最好证明。”
文化传播的“石榴籽”

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近年来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的实践广受赞誉。他们的节目《唐宫夜宴》没有大牌明星的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却因为独特的魅力而广受欢迎。来自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的代表关枫说:“我们的团队将中华文化传播给更多人,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司法路上的“民族团结之花”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有一位蒙古族法官名叫那申乌日塔。他深耕基层司法事业30余年,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默默熔铸于工作中。他说:“厚德尚法,做民族团结的忠诚践行者。”那申乌日塔曾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边防线上的“青春赞歌”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的民辅警们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始终将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作为首要任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北疆边境线上书写了奋发青春、播洒热血的时代赞歌。
这些模范事迹,只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