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一横”落笔,长三角一体化提速,高铁时代,出行更便捷
“关键一横”落笔,指的是沪苏湖高铁的建设,这条高铁线路被视为“轨道上的长三角”中的“关键一横”,通过最短的路径将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紧密相连。这一项目的实施,使得沿线地区如吴江等能够串珠成链,受益于新的长三角发展轴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示范区自揭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了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了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高度重视,形成了高能级科创共同体,汇聚了国内外创新要素。此外,长三角地区在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体化发展再提速。
总的来说,“关键一横”的落笔不仅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你有没有想过,一条高铁,竟然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没错,说的就是那“关键一横”——沪苏湖高铁。这条高铁,就像一条纽带,将江、浙、沪两省一市紧密相连,让长三角一体化提速,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高铁时代,出行更便捷

以前,回老家得开车一个多小时到苏州北站,现在呢?直接从家门口的盛泽站出发,就能轻松抵达。12月26日,对于在苏州吴江区盛泽镇工作的常鹏来说,是个好日子。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运营,让吴江区迎来了高铁时代,也让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交通先行,产业协同

沪苏湖高铁,被誉为“轨道上的长三角”,它以最短路径将江、浙、沪两省一市紧密相连。吴江这样的地区,就像串珠成链,受益于新的长三角发展轴线。苏州市吴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志祥表示,沪苏湖高铁将吴江纳入了上海半小时经济圈,极大缩短了与上海等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大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合作。
长三角铁路,全球领先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高铁营业里程超7100公里,超过高铁里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里程之和。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后,这一数据提升至超7700公里。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若是和周长约的4万公里地球赤道对比,约为赤道长度的3/8。
高效运转,活力四射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愿景在这里变为现实。2024年以来,长三角铁路的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交通一体化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前置条件。破除物理空间阻隔,才能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转。
绿色示范区,创新引领
沪苏湖高铁穿越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近期迎来建设五周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自揭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
明文彪表示,示范区的经济发展以绿色为底线,时刻照顾到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约束;产业布局以高端为导向,坚持向智力、数据、科技、人才等新型要素要动能。长三角一体化,走的是高端发展、协同发展、开放发展之路。
强劲增长极,活力无限
如今,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2023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30.50万亿元,是2018年的1.4倍(按现价计算)。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撑起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
长三角一体化,就像一条巨龙,正在腾飞。而“关键一横”沪苏湖高铁,正是这条巨龙腾飞的重要一跃。让我们一起期待,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更多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