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山上有柚,水里有鱼,兜里有钱,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是一系列关于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有多个地方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1. 浙江衢州:
山上有柚:衢州市常山县的胡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称为“金柚子”。胡柚种植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陈建锋种植胡柚500多亩,去年净收入有70万~80万。
水里有鱼:柯城区石室乡有亚洲最大的单体鲟鱼养殖基地,生产的鱼子酱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兜里有钱:通过发展胡柚和鲟鱼养殖,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衢州市衢江区盈川村通过“整村经营”模式,将闲置房屋变为民宿,杭州市桐庐县梅蓉村则通过发展露营基地和手作农场等共富产业,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踏踏实实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2. 江西南昌:
在江西南昌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企业通过践行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展示了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
3. 山西汾河:
山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多措并举、系统施治,实现了汾河水量丰、水质好、风光美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案例展示了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具体实践,通过创新和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山间柚香,水中鱼跃,口袋鼓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见闻
想象你站在浙江衢州的山巅,眼前是金黄的胡柚挂满枝头,仿佛点亮了整个山野。再往下走,鱼塘里鲟鱼穿梭,在绵绵细雨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就是我最近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时,亲眼所见的一幅美丽画卷。
一、胡柚变金柚,小柚子带动大产业

在常山县,胡柚可是当地的土特产,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的胡柚不仅外观光滑,风味浓郁,还被誉为“柚王”。那么,一只小小的胡柚,是如何带富一方百姓的呢?
1. 接入大市场,深加工提升价值

常山县的胡柚产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种植与销售。他们全力推进产品的深加工,全产业链挖掘一只柚子的附加值。从没成熟的小青果衢枳壳入药,到成熟的金黄果子榨汁、制成精油面膜、香氛等,胡柚的用途可谓“吃干榨净”。
2. 增加消耗,提升价格,带动增收

目前,胡柚果品深加工占比已超过40%,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胡柚鲜果的消耗,更是翻倍提升了胡柚销售价格。按照目前胡柚汁年产量5000吨来计算,一年可消耗常山胡柚20000吨左右,带动4000多户柚农增收。
3. 大户带动小户,低收入农户也能致富
陈建锋是当地一位种植胡柚的大户,他种植胡柚500多亩,去年净收入有70万~80万。收获时节,他会召集村里一二百人参与到采摘环节,还会主动帮助其他农户处理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常山县还面向全县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为每户免费种植一棵可当年成活、次年投产的实生胡柚大树。现已种植4059株,带动增收560万左右。
二、山水相依,鱼跃人欢
在衢州市,不仅山上有柚,水里还有鱼。柯城区石室乡有着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鲟鱼养殖基地,这里生产的鱼子酱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上了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的头等舱。
1. 机械化养殖,品质保障
这里的鲟鱼养殖,融合了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实现了从饲料投喂、水质监测到鱼病防治的全程自动化。这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保证了鲟鱼的品质。
2. 国际市场,品牌效应
由于品质优良,这里的鲟鱼产品远销海外,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衢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生态赋能,绿色发展
在福建、陕西等地,我们也看到了生态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1. 林下经济,林农增收
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区,林农魏发松种植了近3年的林下作物,这几个月就要迎来第一次收获了。牛奶根、穿山龙、黄精、草珊瑚等遍布林间,亩均年收益少说也有千元。
2. 生态旅游,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在安康市,瀛湖库区清理了3万多口养殖网箱,400余户渔民上岸转型,发展生态产业。如今,瀛湖水更清、景更美,好生态也能富口袋。今年‘五一’、端午假期,我们村来了很多游客。
3. 智慧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在江西上饶市,物联网、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马家柚种植。通过打造集种植规模、种植品种数量、种植环境等一张图”可视化监测系统,当地构建起马家柚产业大数据库,实现了从“会种柚”向“慧种柚”的转变。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各地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