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现:冬天经常洗澡的人,若不想早早进医院,5点要注意,上海交大密院的真相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冬天经常洗澡的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健康问题:
1. 控制洗澡频率:冬天不需要过于频繁地洗澡,每周23次即可。对于老年人、婴幼儿或者皮肤干燥的人群,可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
2. 控制水温和洗澡时间:洗澡水温最好控制在37℃到40℃之间,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既能清洁身体,又不会对皮肤和血液循环造成过多影响。
3. 避免饭后、酒后洗澡:饭后或酒后立刻洗澡会减少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低血糖晕倒。建议饭后至少间隔1小时再洗澡,而酒后则最好等酒精完全代谢掉再行动。
4. 注意保暖:洗澡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冷热交替”。洗澡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让身体微微发热后再进入浴室。同时,浴室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0℃以上,减少冷热交替对身体的刺激。
5. 注意皮肤护理:洗完澡后,及时擦干身体,穿上保暖的衣服,避免着凉感冒。同时,可以在洗澡后涂上身体乳,保持皮肤的水分,避免皮肤干燥、瘙痒和脱皮。
以上五点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在冬天保持健康,避免因洗澡不当引起的健康问题。冬天来了,是不是觉得每天洗个热水澡,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不过,你知道吗?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发现,冬天洗澡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哦!如果你不想早早地成为医院的常客,那就得注意以下几点啦!快来看看吧,保证让你受益匪浅!
1. 水温别太高,40℃刚刚好

冬天洗澡,很多人喜欢把水温调得热热的,舒服是舒服了,但你知道吗?水温过高可是会伤皮肤的哦!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指出,冬天洗澡的水温控制在40℃左右最适宜。这样既能保持温暖,又不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让你的皮肤保持水润。
2. 洗澡时长别超过15分钟

冬天洗澡,时间总是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但你知道吗?洗澡时间过长,皮肤会丢失更多的水分和油脂,导致皮肤干燥。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建议,冬天洗澡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既能洗净身体,又能保护皮肤。
3. 避免饭后立即洗澡

冬天,很多人喜欢吃完饭后立刻去洗澡,觉得这样可以促进消化。但你知道吗?饭后立即洗澡可是会引发“热休克”的哦!因为饭后血液会集中在消化系统,如果此时洗澡,会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晕厥。所以,饭后至少要间隔1小时再洗澡。
4. 洗澡后及时保湿
冬天洗澡后,皮肤会变得干燥,这时候及时保湿非常重要。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建议,洗澡后要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身体乳,锁住皮肤水分,避免皮肤干燥。
5. 注意浴室通风
冬天洗澡,浴室里总是充满了蒸汽,这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因为浴室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缺氧,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洗澡时一定要打开窗户或排风扇,保持浴室空气流通。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呢?冬天洗澡,可是一门大学问哦!只要注意这5点,保证让你冬天洗澡既舒服又健康!快去试试吧,让你的冬天不再寒冷,皮肤水嫩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