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能源稳产保供“组合拳” 全力迎峰度冬,电力供应,温暖如春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各地正在积极备战迎峰度冬,采取多种措施打好能源稳产保供的“组合拳”。以下是主要措施和成效:
1. 提升管网能力:
国家管网集团表示,今冬明春,管网整体冲峰能力将达每天11.1亿立方米,为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
中卫压气站成为国内首家天然气“双枢纽”站,转供能力达2.5亿立方米/天。
泰青威管道与山东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正式进气投产,管道总长37.2公里,年设计输量75.9亿立方米。
2. 多能源协同保障:
各地锚定煤炭供应稳定的同时,纷纷打出“组合拳”,将风电等新能源作为迎峰度冬期间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
河北北部、内蒙古、新疆等地积极推进“煤改电”,今年供暖季,冀北电网风电等清洁能源保障的供暖面积将超过1800万平方米。
3. 储气库等调峰设施建设:
储气库等调峰设施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迎峰度冬工作中,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4. 智能化与科技手段的应用:
在新疆准东煤田,每日产煤量为10万吨,矿中大约有500辆矿卡正在进行运输作业,其中白色的是无人驾驶矿卡,由煤矿的智控中心统一调度。
5. 政策与部署:
国务院多次做出具体部署,明确了“三个确保”的工作要求,即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确保居民用电用气用能价格稳定、群众温暖过冬。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6. 央企的积极作为:
央企在能源保供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各类企业协同配合力度更加顺畅,电力央企负重前行,煤炭央企积极让利。
通过这些措施,各地在确保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利用,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冬天来了,你有没有感觉到那股冷风呼啸而过,提醒我们该为这个寒冷的季节做好准备呢?没错,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打好能源稳产保供“组合拳”,全力迎峰度冬,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电力供应,温暖如春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全国各地的集中供暖陆续启动。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冬季气温冷暖起伏显著,强降温的可能性很大。别担心,国家能源局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今年度冬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与夏季相当,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地区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多地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能需求。
国网山东电力加强电煤、燃气供应监测和机组运行管控,统筹安排了105台、3896万千瓦直调机组开展秋季检修,确保11月底前全部完成检修工作。听起来是不是很专业?没错,这就是为了保障你在寒冷的冬天里,家中空调、暖气等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煤炭稳产,保障供应

煤炭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陕西等主要产煤省份和煤炭企业,将全力做好煤炭稳产稳供工作。
比如,河北省足额签订了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严格合同履约兑现监管,提前部署备冬储煤工作。全省重点统调电厂存煤平均可用天数达到38天,电煤供应基本盘稳定。
据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预测,该省煤炭日均产量维持在200万吨以上,主力统调机组电煤库存平均可用36天,可有效保障发电用煤需求。
铁路运输,高效畅通

为了保障电煤运输高效畅通,铁路部门针对电煤运输,串联铁路、公路、港口、仓储等物流各环节,提供“门到门”全流程服务。
据国铁集团数据,第三季度,国家铁路共发送煤炭5.2亿吨,同比增长3.5%。这样的数据,是不是让你对铁路运输的效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油气增储,保障供应
在油气方面,我国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9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全国煤炭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油气增储上产取得明显成效。
天然气资源准备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储气库已提前完成注气任务。预计供暖季期间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能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清洁能源,绿色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清洁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到了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体现了我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强劲势头,为能源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石化全面启动了今年冬天地热供暖工作,超1000座换热站陆续投入运行,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等地的超110万户居民提供了清洁供暖服务。累计供暖能力超过1.1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6%,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90万吨。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携手共进,打好能源稳产保供“组合拳”,全力迎峰度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冬天一定会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