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集中展示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成果,穿越时空,探寻巴人足迹
12月24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举办了“巴人·寻踪纪念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特展”。冬笋坝遗址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地处长江左岸的三级阶地上,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
从1954年至2023年,考古人员对冬笋坝遗址进行了六次发掘工作,共计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上千件。其中,2020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2200多年的巴文化竹编织制品“战国竹笥”,这是首次与公众见面的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系统展示了各阶段出土的精美文物110件套,以及70余件套珍贵档案和实物展品。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巴文化研究会和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巴人博物馆承办你知道吗?在山城重庆,最近发生了一件超级酷的事情!那就是“巴人·寻踪——纪念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特展”在九龙坡区盛大开幕啦!这场展览可是把70年来冬笋坝遗址的考古成果集中展示,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巴文化的魅力。下面,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这场文化盛宴吧!
穿越时空,探寻巴人足迹

冬笋坝遗址,这个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的地方,可是我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哦!从1954年开始,考古工作者们在这里进行了6次发掘,共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上千件。这次展览,就是对这些珍贵文物的集中展示。
精美文物,见证巴人智慧

展览分为“探秘冬笋坝”、“感知巴文明”、“实证巴文化”和“赋能铜罐驿”四大单元,全面回顾了冬笋坝遗址历次考古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距今2200多年的巴文化竹编织制品——战国竹笥。这件文物是重庆地区巴人墓葬中的首次发现,直径残长约12厘米、残高3厘米,虽然历经数千年时光,但竹纹仍清晰可见,让人不禁感叹巴人的智慧。
青铜器、陶器,展现巴人生活

除了战国竹笥,展览还展出了许多反映巴人生活的文物,如剑、矛、钺等青铜随葬品,以及陶罐、陶釜、陶豆、陶甑、陶钵等生活用具。这些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巴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仿佛穿越时空,与巴人面对面。
船棺葬,揭秘巴人葬俗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还有一件从冬笋坝遗址中出土的巨大船棺。这件船棺是巴文化中典型的葬具,头朝长江,寓意着巴人对长江的敬畏之情。此外,船棺葬的发现也是1957年以来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出土,为研究晚期巴文化以及巴文化融入汉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证材料。
科技助力,保护珍贵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展览还运用了科技手段。比如,对出土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确保文物在展出过程中不受损害。此外,展览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传承巴文化
这次展览不仅是对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的一次庆祝,更是对巴文化传承的一次推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巴文化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传承,让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次“巴人·寻踪——纪念冬笋坝遗址考古发掘70周年特展”真的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如果你对巴文化感兴趣,那就赶紧去重庆巴人博物馆看看吧!相信你一定会被这场展览深深吸引,感受到巴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