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第一”,见证中国制造向“新”而行,全球灯塔工厂,中国占比40%
中国制造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向“新”而行,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第一”事件,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和创新:
1. 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海洋油气工业智能化转型:全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工艺设备、首个开采工具等一批智能制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国内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和世界首个可遥控生产超深水平台相继建成。
3.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2024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标志着中国在大型邮轮制造及运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4. 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体网络低轨试验卫星: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体网络低轨试验卫星发射入轨,展示了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5.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达到18兆瓦的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体现了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创新。
6. “灯塔工厂”数量创新高: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来自中国的工厂占比接近60%,创下历史新高。
7.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4年布局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3家,突破关键共性技术672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690项,孵化企业182家。
8. 新能源汽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突破:截至2024年3月,《中国制造2025》已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超过86%的目标顺利达成,涵盖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电力设备等核心领域。
这些“第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和产能上的领先地位,还体现了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制造正逐步向“新”而行,向全球创新中心迈进。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第一”正在默默见证着中国制造的蜕变。它们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中国智造、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第一”,感受中国制造向“新”而行的蓬勃力量吧!
全球灯塔工厂,中国占比40%

你知道吗?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建成了62家灯塔工厂,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总数的40%!这些灯塔工厂,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这些工厂不仅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还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比如,在比亚迪的工厂里,机器人与人类工人并肩作战,共同打造出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排放。
职业教育,数字经济相关专业遍地开花

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据统计,我国已有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为制造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这些专业不仅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杭州某职业学校,学生们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场景,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超60%

提起新能源汽车,你一定会想起比亚迪。没错,这家中国品牌已经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国投资建厂。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比亚迪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从电池到电机,从电控到整车,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这种自主研发的能力,让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光伏产业,端到端自主可控
在光伏产业领域,中国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辅材辅料到全套设备,从单一生产到系统集成,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自主可控。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过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大国重器,频传捷报
在能源领域,我国成功研发了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燃气轮机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材料科学方面,高温超导材料成功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连续稳定供电超1000天。
此外,在工业母机、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我国也突破了一批创新性技术和产品,为我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这些“第一”,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也预示着中国智造、绿色发展的未来。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中国制造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