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县崇湖小流域治理为河湖增色百姓增收,生态修复,崇湖焕发生机
湖北公安县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系统改善:
通过巩固生态系统,崇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理后的崇湖草木丰硕、群鸟毕至,处处生机盎然。
新增鱼类2种、一级保护鸟类2种,越冬候鸟保有量从7万只增加到10万只。
2. 水质提升:
改善水环境、提升水质是小流域治理的核心目标。公安县通过改造水系,将崇湖“六进三出”水系变为“两进三出”,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实现净水入湖。
流域各监测点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
3. 产业发展:
公安县通过综合治理,推动了小田变大田、农民变股民、湖区变景区、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传统农业变绿色高效农业。
崇湖流域现有畜禽规模养殖42户、精养鱼塘1.5万亩、虾稻种养7万亩,农渔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4. 民生改善:
流域内农村土地流转率由52%提升至68.3%,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万元提升至3.5万元。
公安县通过综合治理,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5. 模式推广:
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模式被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培训教材》,在平原湖区复制推广。
综上所述,公安县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崇湖之变:湖北公安县小流域治理的生态奇迹
想象当秋风吹过湖北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千上万的候鸟翩翩起舞,那画面宛如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而这,正是崇湖小流域治理带来的奇迹。
崇湖,这片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境内的第一大湖泊,曾经是候鸟的乐园。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崇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面锐减,水质污染,候鸟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威胁。
生态修复,崇湖焕发生机

为了拯救崇湖,公安县开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征程。他们从源头做起,通过干渠、支渠疏浚清洗与常态化生态补水,畅通水系,提升排灌能力。同时,他们还加强了水质监测,确保崇湖的水质始终保持良好。
绿色行动,河湖增绿村民增收

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他们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净化水质,同时,这些植物还可以作为饲料或药材出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崇湖的生态修复,让当地村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他们不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是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如今,崇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上的重要生命通道,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鸟。
崇湖模式,引领乡村振兴
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们以“田—渠—房—湖”平原湖区现代水网体系建设模式,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农民变股民、湖区变景区、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传统农业变绿色高效农业。
未来展望,崇湖更美好
公安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崇湖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让崇湖流域生态有序,河湖增绿村民增收,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崇湖将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