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考察40周年】地质学家刘小汉回忆闯入南极科考无人区的生死瞬间,中国40次南极科考
地质学家刘小汉是中国极地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他在极地考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先后六次赴南极考察,并在1998年率队成功攀登南极格罗夫山,成为世界上第一支进入该地区的科学考察队。
在2024年,正值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刘小汉接受中新社的专访,回忆了他在南极科考无人区的生死瞬间。他详细讲述了与队友们一起闯入南极内陆科考无人区格罗夫山的经历,并分享了为中国打开南极陨石收集大门的艰难历程。
刘小汉的回忆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的勇气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极地科学的深厚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继续在南极这片神秘而充满挑战的土地上探索和发现。穿越极地,探寻未知——地质学家刘小汉回忆闯入南极科考无人区的生死瞬间
想象站在地球的最南端,脚下是厚厚的冰层,四周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头顶是璀璨的星空。这样的场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存在于梦中。对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小汉来说,这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难忘的经历之一。
一、南极科考,一场与未知世界的邂逅

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出发,刘小汉作为其中的一员,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那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南极科考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地图,没有破冰船,甚至没有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小汉和他的队友们没有退缩,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开始了这场与未知世界的邂逅。
二、五万字的报告,32位科学家的联名呼吁

为了证明南极科考的重要性,刘小汉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他们撰写了五万字的报告,32位科学家联名呼吁建立南极科考站。这份报告最终得到了国家的批准,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就这样诞生了。
三、格罗夫山,一场生死较量

1998年,刘小汉带领3名队员,首次进入南极大陆上极少数有山脉峰峦凸露于冰盖的地区之一——格罗夫山。这里冰裂缝密布,气候恶劣,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在这次考察中,刘小汉和他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开展了地质考察,对冰川地貌、沉积岩沉积环境、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古土壤年龄、苞粉组合进行了综合研究。
四、生死瞬间,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在格罗夫山的考察过程中,刘小汉和他的团队遭遇了一次生死瞬间。当时,他们正在冰裂缝附近进行考察,突然,一块巨大的冰块从山上滑落,瞬间将他们包围。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刘小汉果断指挥,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成功脱险。
五、南极科考,一段永恒的记忆
4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最初的无人区探险,到如今的多个科考站建立,中国南极科考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丰硕。刘小汉作为其中的一员,为这段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站在南极科考40周年的节点上,刘小汉回忆起那段往事,感慨万千。他说:“南极科考,不仅是一场科学探险,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勇敢、坚韧和团结,也收获了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穿越极地,探寻未知。刘小汉和他的队友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中国南极科考的辉煌篇章。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继续在南极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探寻未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