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超200亿元
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具体数据如下:
1. 筹集额: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额达到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 公共财政支持: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科普经费投入格局稳健持续,各级政府部门拨款167.11亿元,比2022年增长8.3%,占当年全国经费筹集额的77.7%。
3. 人均科普专项经费: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为5.76元,比2022年增加0.46元。
4. 经费使用情况:
科普活动支出81.87亿元,占当年科普经费使用额的39.42%。
科普场馆基建支出31.37亿元,占15.1%。
科普展品、设施支出22.72亿元,占10.94%。
此外,2023年科普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在“小核心 大协作”模式下多点推进,形成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补充、志愿者为后备的人才蓄水池。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3万人,比2022年增长7.99%。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9.32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86.31万人,专职科普创作与研发人员2.22万人,比2022年增长9.26%哇,你知道吗?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哦,它代表着我国对科普事业的重视程度又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笔钱都花在了哪里,又是如何助力科普事业发展的吧!
一、科普经费的“钱途”在哪里?
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长了15.2%。这笔钱可不是随便花的,它主要流向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好的科普服务,各地加大了对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新建或改扩建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

2. 科普活动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2023年,全国共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活动,吸引了近亿人次参与。

3. 科普人才培养: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普人才,各地加大了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2023年,全国共培训科普人才约5万人次。

4. 科普传播渠道建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普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拓展。2023年,全国共建设了约1万个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科普服务。
二、科普经费的“成效”如何?
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关键还是要看成效。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公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通过科普活动的开展,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2. 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
3. 科普人才队伍壮大:科普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科普传播渠道拓展:科普传播渠道不断拓展,新媒体平台成为科普传播的重要阵地,让科普知识更加贴近公众生活。
三、科普经费的“未来”展望
面对未来,科普经费投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以下是对科普经费未来的展望:
1. 加大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2. 深化科普活动,丰富科普内容,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
3.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4. 拓展科普传播渠道,提高科普传播效果。
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