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助力“中华水塔”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加速,守护绿水青山,青海在行动
为了守护“中华水塔”并加快推进美丽青海建设,青海省在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举措,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污染防治攻坚治理成效显著:
倾心呵护“青海蓝”:围绕蓝天保卫战,出台了青海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力保“水长清”:统筹推动长江、黄河、澜沧江、湟水河、青海湖等重点流域的保护修复治理。
全力确保“土安全”:全省土壤环境清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1.3%。
2. 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1年、2022年黄河警示片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3年黄河警示片整改总体进度达到预期,解决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违规建设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3. 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强化:
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期管护工作有力有效,开展青海湖流域污染源调查溯源工作,坚定不移守护好碧波荡漾的青海湖。
4. 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有力:
争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创历史最高,持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持续推进排污许可证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
5.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和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机制,优化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持续改造升级“青海生态之窗”,实现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
这些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青海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青海,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更是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试验田”。近年来,青海省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上可是下足了功夫,多举措助力“中华水塔”的生态环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守护绿水青山,青海在行动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刘建昱副厅长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余全盛处长也介绍了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聚焦当前重点任务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九项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责任落实,让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为了推动生态环保责任落实,青海省结合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调整,及时修订了《青海省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现了有责部门全覆盖。同时,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深化运用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机制,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抓早抓小,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青海省开展了全省生态保护成效监测评估试点,探索建立成效监测评估体系,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还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新(改、扩)建企业均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协同省发改、统计等部门探索建立生态产品总值(GEP)考核机制,努力探索打通生态产品价值的量化与转化通道。
生态环境执法体系,让执法更有力
在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体系上,青海省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与省编办等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市州整合自然资源、林草部门行政执法职责及人员力量,编制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探索建立“大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让破坏者付出代价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上,青海省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写入地方法规,建立“一案双查”制度,以办案部门全覆盖推动损害赔偿案件数量和质量双突破。各市州突破赔偿权利主体资格限制,适度拓展权利主体范围,鼓励县级政府开展磋商索赔,全面推动制度落实。以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为契机,强力推动案件筛查办理,目前全省办理案件180余件,涉案金额约34亿元。
守护“中华水塔”,青海在行动
青海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紧紧围绕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着力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取得新成就,守护好“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走进青海湖仙女湾,生态管护员才让端周正和同伴在湖边开展巡护,并将巡查发现的野生动物、草场的相关情况记录在巡护手册上。几年来,才让端周见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正如他所言:“原先这里的草不是很茂盛,现在,草不但长起来了,湿地面积也在增加,夏天的时候有很多鸟来此栖息。”
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水鸟种类和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一项项关键生态指标持续向好,青海湖生态之变,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生动缩影。
在祖国西部,青海——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土地,以其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在天地间徐徐铺展开一幅生态画卷。近年来,青海省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守护了当地的生态之美,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牢记“国之大者”,守好“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作为青海省自然生态的核心区域,不仅是青海省的品牌,更是其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关键地标。青海省深刻认识到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如今,青海湖生态之变,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生动缩影。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8.12%,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在96%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类及以上。
放眼全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青海采取一批战略性举措,推进一批关键性改革,实施一批支撑性工程,开展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