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辞旧迎新,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活动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重要文化活动,旨在展示和传承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以下是关于该活动的详细信息:
1. 活动背景:
景德镇明清御窑风火窑是明清时期专门用来烧制御用瓷器的窑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活动内容:
开窑见宝:活动期间,开窑嘉宾与非遗传承人一起,使用太平钩敲开窑门,展示出窑的瓷器。
复烧点火:在活动开始前,会举行复烧点火仪式,游客可以亲手投入木柴,点燃窑火。
非遗传承:活动不仅展示传统陶瓷烧制技艺,还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参与,促进陶瓷文化的活态传承。
3. 活动时间:
活动通常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举行,如岁末年终、春节、国庆节等。
例如,2024年8月30日、10月6日和10月7日都举行了开窑见宝活动。
4. 活动意义: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柴烧的魅力,见证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5. 活动影响: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名家,进一步提升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活动不仅是对传统陶瓷技艺的展示和传承,也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推广。江西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在岁末年终之际,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窑见宝”仪式,用熊熊窑火辞旧迎新,传承着古老的陶瓷文化。

冬日暖阳洒落在江西景德镇的古窑民俗博览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2024年的最后一天,这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活动。嘉宾们手握太平钩,敲开窑门,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次开窑的品种丰富多样,有元韵青花茶器系列,仿明成化鸡缸杯、三秋杯,仿清康熙十二花神杯,仿雍正12色釉系列茶器,仿清雍正青花各类茶器,仿清乾隆期釉里红茶器,内膜印式色釉杯等。每一件瓷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展现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景德镇古窑景区共有十三座历代典型瓷窑,这十三座都是活”窑炉。古窑景区真实、整体、动态地保护和传承了中国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瓷器,还能亲身感受陶瓷制作的魅力。
在古窑景区,一场盛大的窑神童宾祭拜仪式展演暨景德镇明清御窑点火仪式正在进行。众多游客和嘉宾聚在一起,以一场红红火火的传统文化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
上午10时许,在古窑的童宾广场,表演人员按照传统习俗,进行诵读祭文、祭拜窑神、点燃火把等仪式。相传,明代窑工童宾为烧造御用瓷器大龙缸而牺牲在窑场上,被后人尊为窑神”。此后的历代窑工,在烧窑和开窑的时候都对窑神予以祭拜。
随后,点火嘉宾和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手里举着新年的第一把窑火,走到明清御窑风火窑前,将熊熊燃烧的火把投入窑内,窑火瞬间燃起。能在这新年的特殊时刻,参与和见证这样神圣的时刻,感受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让人激动不已。
风火窑是明清御用瓷窑之一,因古人认为烧窑需借助和依赖风火而得名。该窑是明清时期用来烧制青花、颜色釉等多品种的御用瓷器,与现代窑炉不同,古代柴窑在烧造技艺上具有很大的讲究。为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古窑通过点火复烧,实现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在点火仪式现场,一位来自福州的游客朱女士兴奋地说:“能在这新年的特殊时刻,参与和见证这样神圣的时刻,感受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我感到十分激动。愿我们的生活像千年窑火一样红红火火。”
幸运的游客们还参与了窑神童宾祭祀仪式。窑神童宾受到历代景德镇窑工的崇拜祭祀,也是景德镇瓷业的行业习俗,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古窑景区通过再现窑神祭祀的方式,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持续性保护和传承。
在古窑柴烧的神奇魅力下,当代人通过传统工艺完美再现明清时期一件件经典器型,令现场游客大开眼界。这叫缠枝莲纹三羊开泰尊,实物在故宫博物院。古窑柴窑主理人、古柴窑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孙厚英,在窑口手捧刚出窑的三羊开泰尊介绍,引起围观者好奇纷纷拍照留影。
孙厚英介绍,这是仿乾隆制的一款,尺寸规格一致,上面是大清乾隆年制,底部落款古窑柴烧”,以此证明当代手艺人也能够复古,把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人手中再现。豆青釉烧得太好了!这是仿雍正颜色釉瓷器十二色里的一种。孙厚英手捧出窑的小葫芦杯,兴奋地为大伙介绍,该带福字的葫芦杯是典型豆青釉,是仿雍正颜色釉瓷器十二色里的一种,其中有7种高温釉5种低温釉,柴窑里一下就能突出表现它的特点,这一窑的温度烧得非常好,杯里还有一个唐福文的内画,当日还烧了宝石红釉、天青釉、雍正黄釉三色都非常成功。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风火窑“开窑见宝”辞旧迎新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更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陶瓷文化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世界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