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小糖人”,重在吃动平衡 | 科普时间,小糖人,究竟是个啥?
不当“小糖人”,重在吃动平衡,是指要预防糖尿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过度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如果已经超重或肥胖,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保持身体健康。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小朋友越来越像“小糖人”了呢?是不是觉得这个话题有点意思?那就跟着我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不当‘小糖人’,重在吃动平衡”的科普时间吧!
小糖人,究竟是个啥?

你知道吗,肥胖和2型糖尿病可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当你的体重超标,身体里的脂肪细胞就会变大,然后它们会释放出一些捣蛋分子,这些分子会干扰胰岛素的工作,让胰岛素不能把葡萄糖有效地运送到细胞里去,结果就是血糖升高。长期这样下去,胰腺就会累得够呛,胰岛素分泌出问题,糖尿病就悄悄找上门了。
青少年肥胖,糖尿病的“后备军”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好吃的太多,运动却越来越少。汉堡、薯条、甜饮料,这些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成了他们的最爱。而运动量不足,更是让这些热量无处消耗。所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真是让人忧心忡忡。
警惕糖尿病的信号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变得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却不见增长,甚至下降,或者总是感到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甚至伤口愈合缓慢,反复出现感染,那可要小心了,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吃动平衡,远离“小糖人”
想要不当“小糖人”,关键就是吃动平衡。吃,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动,要动得规律,动得适量。
吃:
1. 合理分配营养:碳水、蛋白质和脂肪,这三者要合理搭配。一般来说,碳水占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
2. 选择健康碳水:粗粮、杂粮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黑米、红米、荞麦、全麦、燕麦等。
3. 细嚼慢咽:吃饭不要太快,细嚼慢咽有助于控制血糖。
4. 两餐之间吃水果:选择两餐之间或者餐后两至三小时,推荐上午9时至10时,下午3时至4时,建议每次少量食用,如果血糖没有波动则可继续食用。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比如草莓、猕猴桃、柚子、柠檬、桃子等。
动:
1. 减少久坐:工作休闲时,每小时应起身活动,不要长时间坐着或躺着。
2.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等。
低热量饮食,唤醒胰岛功能
低热量饮食,并不是让你少吃或者忌口,而是强调合理膳食,饮食结构多样化。每天能量摄入在850千卡左右,如果你今天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加能量的摄入。低热量饮食要注意三大产能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这三大营养素的占比分别是碳水化合物59%(其中复杂碳水化合物占一半以上),脂肪13%,蛋白质26%(其中优质蛋白占一半以上)。
照顾糖尿病患者,从饮食和教育入手
照顾糖尿病患者,关键在于饮食和教育。药物是医生、药师的事,检测和运动你只要定时提醒和督促就可以了。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方面,你可以通过科普书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视频、请教专业人士等方式来实现。
和孩子谈谈血糖的事
和孩子谈谈血糖的事,避免他们重蹈覆辙。你可以告诉他们,你是因为什么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每次扎手指监测的时候,也不要避开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亲爱的朋友们,不当“小糖人”,重在吃动平衡,这个话题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一起努力,远离“小糖人”,拥抱健康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