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统一执法检查标准 深化“涉企”检查单制度,涉企检查规范制度
北京市在2024年推行了多项措施以规范和优化行政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涉企检查,制定了统一的执法检查标准,并深化了“涉企”检查单制度。以下是主要内容的:
1. 统一执法检查标准:
北京市推行了行政检查项标准化梳理工作,全市49个监管部门制定了6232个行政检查项,逐项明确了检查内容和合格标准。这些检查项涵盖了市、区、街乡各级,形成了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
通过建立日常检查标准问题协调机制,北京市解决了32个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形成了统一标准,减少了随意检查现象。
2. 深化“涉企”检查单制度:
北京市持续深化涉企检查单制度,通过对行政检查项进行标准化梳理,摸清了全市49个监管部门制定的6232个行政检查项,逐项明确了检查内容和合格标准。
该制度旨在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指引和规范,减少对企业的干扰,提升企业的经营环境。
3. 减少检查总量和提升检查质量:
202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检查总量较2023年减少了近50%。通过非现场监管和“风险 信用”监管,推动行政检查“提质提效”,其中非现场检查占年度总检查量的38.6%。
4. 新规实施:
自2025年3月1日起,《北京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纠正检查扰企、处罚失当等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市旨在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的营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干扰,提升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你知道吗?最近北京可是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他们统一了执法检查标准,深化了“涉企”检查单制度。这可真是让咱们这些企业主们松了一口气呢!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看看这个新政策到底有多厉害吧!
一、统一标准,告别“多头检查”的烦恼

以前,咱们企业面对的可是“多头检查”的烦恼。比如说,一家餐饮店,既要接受消防部门的检查,又要应对卫生部门的监督,甚至还有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的轮番“光顾”。这可真是让人头都大了!
但现在,北京市可是下了大力气,全市49个监管部门制定了6232个行政检查项,逐项明确检查内容和合格标准。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个部门来检查,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再也不用担心“标准不一”的困扰了。
二、企业反馈,让政策更接地气

你知道吗?北京市还特别注重听取企业的声音。他们建立了日常检查标准问题协调机制,让企业可以随时在京通小程序中反馈检查过程中遇到的检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这不,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就反映说:“比如与外界连通的门应该朝哪个方向开?油烟管道应该多长时间清洗一次?店内通道里能不能放置挡鼠板?”这些问题看似小,但确实给企业带来了困扰。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确认了这些反馈信息,并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判,统一检查标准。这样一来,政策更加接地气,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扫码检查,让监管更透明

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减少随意检查现象,北京市还大力推动扫码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现在,扫码检查率基本实现100%,全市非现场检查项占到全部检查项的77.6%,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至38.6%。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扰企检查,也让监管变得更加透明。企业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能了解检查内容和标准,再也不用担心“暗箱操作”了。
四、无事不扰,让企业安心经营
为了让企业安心经营,北京市还推行了“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他们将10.5万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首批“无事不扰”企业检查量降幅达到79.1%。
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放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不再担心被频繁打扰。这对于提升企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可是大有裨益。
五、优化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除了上述措施外,北京市还从多个方面优化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他们制定了《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服务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实现了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此外,北京市还发布了297项地方标准,推动服务业标准与国际接轨。这些举措,无疑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市统一执法检查标准、深化“涉企”检查单制度,不仅让企业告别了“多头检查”的烦恼,也让监管变得更加透明、规范。相信在这样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北京的企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