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需要理性务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郑功成在关于养老金融的讨论中强调了理性务实的重要性。他指出,个人养老金虽然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社会养老保险,而是市场化的金融产品,其功能主要是为参保者提供一种长期理财产品,而不是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应夸大其功能,甚至违背行规。
郑功成还提出了“民生金融”的概念,认为金融活动应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到养老金融,他强调了企业年金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从民生需要还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出发,都应重视发展好企业年金。
此外,郑功成还指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10.6亿人,近3亿人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一制度成为造福所有老年人的重要保障。他也提到,个人养老金政策虽然为个人提供了新的养老财务储备途径,但参与者和实际缴存者数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推动。
总的来说,郑功成认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需要理性务实,不应夸大个人养老金的功能,应重视企业年金的发展,并优化基本养老金制度,以推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郑功成:养老金融,理性务实,绘就美好“夕阳红”
在这个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一次论坛上,就如何理性务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发表了精彩演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一、养老金融,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跟风

近年来,随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试点和推广,不少银行网点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了各种超常规措施,比如让储户被动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甚至大幅度提高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郑功成指出,这种做法并不理性,甚至有些违背行规。
“个人养老金虽然可以纳入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但绝不是社会养老保险,不是政府主导的福利制度安排,而是市场化的新金融产品。”郑功成强调,我们不能夸大个人养老金的功能,更不能代替储户选择加入。
二、税收优惠,并非人人都能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养老金虽然享受免税优惠,但这种优惠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享受。有人计算过,要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必须以个人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才行。显然,这一门槛对于不少低收入群体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们要让公众明白,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的。”郑功成提醒道。
三、二三支柱,共同发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在郑功成看来,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二三支柱共同发力。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通过适度限制法定养老金的保障水平来留出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将发展企业年金或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员工福利机制的稳定构成部分,引导个人理性选择市场化养老金产品。
“一个成熟的商业养老金市场,应当由一批成熟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郑功成表示。
四、社会养老保险与市场化养老金体系,各显其长,各尽其责
在郑功成看来,社会养老保险与市场化养老金体系应当各显其长,各尽其责。社会养老保险是符合公平正义取向、遵循共建共享原则的公共品,而市场化养老金体系则是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遵循平等交易自愿成交法则的私人产品。
“我们要在尊重常识与规律、厘清底层逻辑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养老保险和市场化养老金体系的意识形态,做到社归社,商归商。”郑功成强调。
五、养老金融,未来可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的发展空间巨大。在郑功成的倡导下,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绘就美好的“夕阳红”。
养老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养老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