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不抵债到全球营收破4000亿,这家中国企业40年的韧性增长“底气”是何?,亲身案例两年里企业市值从22亿增值到220亿
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经过40年的发展,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物联网生态大型跨国集团,其全球营业收入预计在2024年突破4000亿元。以下是海尔集团40年韧性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
1. 创业创新精神:
海尔创业于1984年,自创立以来,海尔一直坚持创业创新精神,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其全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4%,累计创造利润2986亿元。
2. 全球化战略:
海尔从1991年开始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如今在20个国家建立了35个工业园、163个制造中心,其中在海外建立了15个工业园和60个工厂。海尔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扩展,为其全球营收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人单合一模式: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截至目前,全球已自发成立14个人单合一模式研究中心,75个国家和地区的41.7万家企业会员在学习这一模式,8.2万家企业在实践中应用。
4.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海尔连续16年获得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零售量也保持全球第一。这显示了海尔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n
5. 持续的企业改革和现代化管理:
海尔在过去的40年中,不断进行企业改革和现代化管理,从资不抵债到总资产4700多亿元,累计纳税2233亿元,平均每年纳税约55亿元。
6. 坚守创业初心,深化全球战略布局: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在海外创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海尔将继续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构建无界生态,为中国企业出海打造可借鉴的范式,为全球商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通过这些因素,海尔不仅实现了从资不抵债到全球营收破4000亿的飞跃,也成为了中国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样本。从逆境中崛起,看海尔如何书写全球营收破4000亿的传奇
还记得那个曾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小厂吗?它就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海尔集团。从1984年创立至今,海尔用4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家小厂到全球营收破4000亿的华丽蜕变。那么,这家中国企业40年的韧性增长“底气”究竟是什么?
一、世界的海尔:梦想照进现实

“40年前,我们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世界的海尔。”这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创业40周年纪念会上的一句话。正是这种梦想,让海尔毅然决然地走出国门,融入世界。
从1991年开始,海尔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与最强大的对手下棋,与最先进的技术硬碰硬。他们先进入欧美市场,再进入东南亚、中东非等发展中国家,直到2016年,在海外市场才实现了盈亏平衡。
如今,海外市场中每10台中国品牌家电中就有6台以上是海尔。这种全球化的布局,让海尔成为了真正的“世界的海尔”。
二、进化的海尔:不断突破自我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是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的一句名言。海尔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从1984年的青岛出发,海尔历经六个战略阶段的演变,每一次升级都是在肯定上一阶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我革新。
比如,在2005年,海尔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将员工与用户的需求紧密相连,实现了从“制造产品”到“创造价值”的转变。
三、生态的海尔:无界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海尔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构建无界生态。
“无界生态”是海尔对未来商业模式的探索,它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海尔从一家家电企业,转变为一个物联网生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海尔不仅提供家电产品,还提供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慧物流服务、智慧金融等服务,让用户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
四、海尔的成功秘诀
那么,海尔40年的韧性增长“底气”究竟是什么?
1. 坚持创新:海尔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满足用户需求。
2. 全球化布局:海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中国品牌推向世界。
3. 以人为本:海尔注重员工培养,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4. 生态化发展:海尔构建无界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5. 坚持梦想:海尔始终怀揣着“世界的海尔”梦想,不断追求卓越。
五、海尔未来的展望
站在新的起点,海尔将继续坚持创业创新精神,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构建无界生态,为中国企业出海打造可借鉴范式,为全球商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海尔将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成为全球商业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