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收到“年末罚单” 原因为何?,违规行为频发,监管层出手严打
多家上市公司在年末收到罚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信息披露违规。具体原因包括:
1. 信息披露违规:这是导致多家公司被处罚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未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或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2. 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部分公司未能按照规定及时披露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投资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3. 未按规定披露信息:一些公司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未能遵循相关法规和准则,导致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
此外,监管层在年终岁末持续强化监管,对上市公司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格查处,这也是年末罚单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资本市场可是热闹非凡啊!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收到“年末罚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吧!
违规行为频发,监管层出手严打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收到罚单,主要是因为违规行为频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上一周,就有至少22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监管警示函或行政处罚决定书。这其中,有16家公司被处理的原因涉及信息披露违规、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
信息披露成关键,监管层修订规则

你知道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得好不好、透明度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乃至其他上市公司的利益。为了提高市场透明度,证监会近期一连发布三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文件,全面修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在面向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明年1月26日。
案例分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违规使用募集资金

以一家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公告称,当地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公司于2020年4月把49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大额存单,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而在10个月前,该公司一方控股股东同样因未及时信披受到上交所监管警示。
监管处罚特点:双罚、财务造假、罚单数量多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近期证监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主要有几个特点:
1. 对违规行为实行“双罚”,既处罚上市公司,又处罚相关责任人,从而提高处罚的威慑力;
2. 从处罚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方面;
3. 罚单数量较多,处罚金额较高,表明强监管力度正在加大,严监管趋势仍将延续。
监管层发布新规,规范信息披露
中国证监会27日一连发布三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文件,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半年报格式准则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首次系统、全面出台专门规定,规范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暂缓、豁免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修订落实强监管防风险要求,强化披露要求
本次修订落实强监管防风险要求,对客户供应商、公司治理、募集资金使用等重点信息强化披露要求,对于存在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违规占用募集资金的公司,要求重点披露后续整改情况。同时,优化定期报告结构内容,减少冗余信息、突出重点内容,根据投资者阅读习惯,调整篇章布局,删除董事会、股东大会相关披露要求,补充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信息披露豁免与暂缓相关规定;调整监事、监事会相关职责,调整股东大会等相关表述,并根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部门规章可以设定的处罚金额上限由三万元调整至十万元。
监管“年末罚”密集落地,信披问题仍是关注重点
监管的“年末罚”正在密集落地。12月29日,ST恒久(002808.SZ)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该公司2019年至2021年多期财报存在虚假记载。部分年份虚增利润超一倍。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ST恒久分别虚增利润总额为1400万元、3860.43万元、1754.72万元,占公司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7.48%、103.96%、123.56%。
ST恒久及实控人余荣清等合计拟被罚2550万元,余荣清等2人还被市场禁入。ST恒久并非个例,年末,严监管风暴仍在持续。仅12月27日、12月28日两日就已有14家上市公司密集收到监管警示函或行政处罚决定书。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信息披露问题、财务造假问题仍是上市公司被处罚或警示的关键原因。
监管持续构建立体追责体系,追责“帮凶”
监管持续构建立体追责体系背景下,年末不少已退市公司也难逃处罚,被开具大额罚单。在追“首恶”的同时,监管部门还查“帮凶”,对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持续追责。
退市也别想翻篇,中介当帮凶也要挨板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监管不光盯着上市公司,还把违规的中介机构和实际控制人一块追责。像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对财报审计不尽责,直接被发了警示函;一些董监高和实控人更是直接被市场禁入。连退市的公司都没能躲过去,比如左江退和三盛退,违规事实一条条清算清楚,罚款一分都不少,甚至还有人被终身市场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