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密水陆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血脉”更畅了
江苏正在积极推进水陆空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以提升物流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以下是相关建设情况的详细介绍:
1. 水路物流通道:
江苏省致力于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的新出海口,提升连云港港的国际枢纽海港基础设施水平,包括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40万吨级矿石码头,增加港口原油、化工等液体散货的综合通过能力。
2. 陆路物流通道:
江苏省中欧(亚)班列在2024年全年开行2260列,同比增长6%。通过强化徐州铁路枢纽功能和管道运输功能,江苏省正在构建稳定畅通的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3. 空路物流通道:
江苏省正在强化淮安机场的货运枢纽功能,打造面向亚欧的海陆空立体互联大通道。
4. 物流枢纽建设:
江苏已获准建设8个国家物流枢纽,涉及6座城市,包括苏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南通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5. 政策支持:
江苏省政府发布了22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点举措,以打通流通领域的堵点、卡点,推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6. 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将立足国际循环,适应全球产业链深入融合和跨国供应链加速重构趋势,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布局优化,构建便捷畅通、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国际物流通道网络。
通过这些举措,江苏省旨在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江苏的物流可是越来越“风风火火”了呢?这不,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一组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
水路:长江经济带的“血脉”更畅了

想象长江如同一条巨龙,蜿蜒流淌在江苏的大地上。它既是江苏的骄傲,也是一道独特的“天堑”。不过,现在,这条“天堑”变成了“通途”。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说,2024年,江苏新开辟了4条近洋航线、2条远洋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了36亿吨、2750万标箱,同比增长了2.5%和9.4%。苏州港、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千万标箱,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啊!
陆路:米字形高铁网,重构城际时空

曾经,高铁在江苏省综合运输体系中是个短板。但现在,短板变成了长板,江苏省高铁建设正大步赶上,并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了米字形高铁网。
南沿江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这些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霸气?2018年10月8日,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西起南京南站,东至太仓站接入上海,与既有的沪宁铁路在常州呈8字形交叉,在沪宁之间形成双回环、双城际交通走廊。而北沿江高铁,从合肥经南京至上海,设计速度同样是350公里/小时,力争十三五期间早日开工建设。
空路:国际货运航线,助力江苏“飞”得更远

2024年,江苏新开、恢复3条国际货运航线,全省国际货邮吞吐量超10万吨,其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达7.5万吨,创历史新高。苏州航空异地货站全年向江苏省内机场组货货值超10亿元人民币,为相关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0%左右。
江都:物流基地,助力江苏“货”通天下
江都铁路物流基地,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基础设施条件最优的铁路物流基地。2024年9月20日成立以来,共开行江都-吕四-上海洋山港、江都-上海芦潮港、江都-宁波北仑港的海铁联运线路,发运984个大柜,主要运送光伏板等产品,同时2024年发运了1列商品车业务。
2025年,江都物流基地力争实现江都-上海港周5班”,江都-宁波港周2班”,充分利用省内港口的优势,打通新的铁水联运外贸通道。同时,充分整合周边的江淮汽车、仪征大众等主要主机厂资源,争取推动商品车国内国际到发业务的发展,力争实现周2班”开行条件。
苏州自贸片区:园区港,填补水路空“空白”
园区港,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内河港码头之一,也是苏州地区外贸集装箱直通长三角一线港口的重要水路通道。2018年12月开港以来,积极融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苏州地区外贸集装箱直通长三角一线港口的重要水路通道。
园区港增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后,将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苏州自贸片区内一家电子企业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公司全年货运箱量近6万标箱,主要通过上海港口海运出口,从园区港航运至上海,每个标箱可节约成本约20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
未来展望:江苏物流,再创辉煌
江苏省正以水陆空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未来,江苏物流将再创辉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