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义: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探寻增收致富秘方,绿色无公害的致富之道
近年来,江西安义县通过挖掘林下经济潜力,积极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安义县在林下经济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果:
1. 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安义县始终遵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和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林下养殖、庭院林禽结合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安义县以江西谦草生态农业山香圆产业园、安义利邦绿色农业林下养鸡示范基地、新民乡森林康养基地、石鼻镇霍比特人蘑法营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康养等产业的发展。例如,发展林下种植山香圆等森林药材1万余亩,林下养殖鸡、鹅、牛等产业林地面积2万亩。
3. 金融支持与政策保障:为了解决林业新业态经营预期收益确认问题,安义县探索建立了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为新业态林业经营主体发放林业经营收益权证,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源,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同时,安义县组建了县林权收储平台,并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等多个金融产品,为林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
4. 生态资源利用:安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例如,发展广昌食用菌、龙南石斛、安远灵芝等具有地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
通过这些措施,安义县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综合效益,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冬日里的山林秘境:江西安义,探寻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
想象冬日的暖阳透过树梢,洒在江西南昌市安义县东阳镇黄城村的林间小道上。这里,肥硕的土鸡在山林中自由觅食,它们欢快地穿梭于树丛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清澈的山塘映衬着蓝天白云,为家禽提供了丰富的饮水资源,同时也为茶园带来了灌溉的便利。一幅生态种养殖的画卷,就在这里徐徐展开。
林下养殖:绿色无公害的致富之道

走进黄城村,你会看到林下养殖模式带来的奇妙变化。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出栏的家禽绿色无公害。家禽的排泄物又为茶树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促进了茶树的茁壮成长,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种“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的良性循环,正是安义县村民增收致富的秘诀。
卢礼栋是黄城村的一位养殖户,他的养殖场存栏量超过12000只,年销售量可以达到8000多只。每只鸡的销售价格在100元至120元之间。卢礼栋笑着说:“我们的土鸡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新引擎

除了土鸡养殖,安义县东阳镇新华村还发展起了林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产业。新华林场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在林下种植赤松茸、羊肚菌、茶树菇和花菇等珍稀食用菌品种。这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促进了林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新华林场场长刘春算了一笔账:“我们的种植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00亩,按目前的市场行情计算,今年总利润预计可以达到70多万元。”
绿色理念: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安义县遵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他们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林下养殖、庭院林禽结合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有力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正如一位当地村民所说:“以前我们这里山清水秀,但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现在,我们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实现了增收致富。”
科技助力:林下经济的未来之路
在江西宜春市宜丰县,村民们也在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发展赤松茸产业,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为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同时带动脱贫户2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为村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他们从种苗培育、种植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等方面,帮助村民们解决了林下经济发展的难题。
林下经济:释放生态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在江西峡江县,现代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内,林下食药用菌基地负责人王小东博士正在挖掘珍稀食用菌虎乳菌。这种菌类每亩地产量3000到4000斤,按照市场销售价估算,产值可达6万元,纯利润能有2万元。
峡江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郭晓志说:“林下资源发展空间广阔,但要体现其经济价值必须通过转化。”近年来,峡江县与江西省林科院合作共建万亩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大力探索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花等复合经营模式。
:绿色梦想,共筑美好家园
在江西安义,林下经济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村民们通过挖掘林下经济潜力,探寻到了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梦想成真,美好家园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