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连续三年上调,温暖的政策春风
成都市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上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 调整时间:从2025年1月1日起,成都市再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 调整范围:此次调整覆盖了成都市全域,包括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等多个区域。
3. 具体标准:
城市低保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统一提高到990元。
农村低保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统一提高到950元。
4. 救助对象:此次调整主要针对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包括13万余名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
5. 资金保障:成都市将每月按时、足额发放救助保障金,并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成都市旨在增强救助制度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你知道吗?最近成都的小伙伴们有了一个大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咱们成都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连续三年上调啦!这可不是小事情哦,它关系到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困难家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喜讯吧!
温暖的政策春风

从2025年1月1日起,成都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这次调整,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家庭月人均收入990元;而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统一提高到家庭月人均收入950元。
连续三年,温暖相伴

你知道吗?自2022年以来,成都市已经连续三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了。每个月,按时、足额发放的救助保障金,让13万余名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科学调整,精准施策

今年,成都市按照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低保确定和调整工作。他们科学合理地测算,将低保标准与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确保了标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动态调整,应对物价上涨
为了减少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成都市还健全了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这样一来,即使物价有所波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关爱特殊群体,提升养育标准
除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成都市还对孤儿等特殊困难儿童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他们将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100元,并且首次将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从差异化养育标准调整为同一保障水平。这样的举措,让特殊困难儿童得到了同等关爱和支持。
未来可期,共建美好家园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成都市的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未来,成都市将继续秉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持续关注困难群体,聚焦精准救助,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关爱。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成都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在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