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考察40周年】南极“老司机”带你巡游“会唱歌”的南极冰盖,从无到有的壮举
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和冷源,覆盖了南极洲的大部分区域。其形成始于渐新世末,距今约5000万年前。南极冰盖的发育与超大陆冈瓦那的解体密切相关,当时地球陆地被分为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洲,新的洲际通道的形成促进了大洋环流的发展。
南极冰盖的特点包括:
1. 规模巨大:南极冰盖覆盖了南极洲的大部分区域,冰盖的平均厚度超过1.6公里,最厚处可达4.7公里,占全球冰盖总面积的90%以上。
2. 低温和干燥:南极洲的气候极端寒冷和干燥,几乎没有降水,降雪多发生在夏季。
3. 成冰作用缓慢:南极冰盖属于冷冰川,成冰过程缓慢,如高原站的成冰过程需3500年。
4. 物质平衡变化:尽管每年产生的融水量巨大,但大部分融水会重新冻结在雪层中,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南极冰盖的融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南极冰盖的变化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南极冰盖和北极冰盖的不对称演化对地球气候系统有显著影响,南极冰盖的扩张和收缩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南极冰盖中保存了大量的植物化石,通过分析这些化石可以推测南极冰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为南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南极“老司机”带你巡游“会唱歌”的南极冰盖
想象你正坐在一艘破冰船上,迎着刺骨的寒风,眼前是一片浩瀚的白色世界。这就是南极,一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地方。如今,中国极地考察已经走过了40年的辉煌历程,让我们一起跟随一位“老司机”——一位有着丰富南极考察经验的船长,去感受这片“会唱歌”的南极冰盖。
初探南极:从无到有的壮举

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船,踏上了这片未知的土地。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队员们睡在帐篷里,取暖全靠一个气袋。但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在南极乔治王岛上建成了两栋高台式站房,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南极的“会唱歌”冰盖

南极大陆的冰盖,是地球上最厚、最纯净的冰层。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地球的历史。而南极的冰盖,竟然“会唱歌”!这是因为冰盖在受到压力和温度变化时,会产生微小的震动,就像是一首首低沉的歌声。
南极考察站的变迁

40年来,中国在南极建立了5座考察站,从最初的帐篷和木屋,到现在的综合性科研中心,南极考察站的发展见证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辉煌成就。其中,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五个考察站,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岛,是连接中山站和昆仑站的纽带。
南极考察的意义
南极考察不仅是为了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更是为了研究地球环境变化、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南极的冰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南极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南极考察的挑战
南极考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极端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冰盖结构、遥远的地理位置等。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南极考察充满了刺激和冒险。而中国极地考察队,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次次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南极考察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南极考察的手段和设备越来越先进。未来,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更加深入,南极考察站也将更加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极考察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老司机”,去感受南极的壮美,去聆听那“会唱歌”的冰盖,去见证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辉煌历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