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在郑州开展,穿越时空的“来通”
“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于2024年12月28日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来自希腊、意大利、阿富汗等国的来通,以及中国唐代杯子近百件,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28日。展览通过这些展品,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明交流故事你知道吗?最近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可是热闹非凡呢!一场名为“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的活动在这里开展,吸引了众多爱艺术、爱历史的你和我。这次展览可是大有来头,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穿越时空的“来通”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造型独特的“来通”。这可是源于希腊的宝贝,有着“流出、联通”之意。它们多为羊、牛、马、鹿等动物的头部造型,液体从上端进,从下端细小的口中流出,部分还在出口处有管状的注子。这些“来通”不仅造型各异,还有羊首形、牛首形、马首形、靴形、鸮形等多种样式,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罗马帝国时期的人形持来通守护神拉尔像更是充满异域风情。据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介绍,这些“来通”在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作为时尚潮流奢侈品受到皇室贵族追捧。看来,这些“来通”可是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呢!
大唐盛世的“三彩杯”

除了“来通”,展览中还有近百件中国唐代杯子,它们同样特色鲜明、色彩丰富、造型生动。三彩鱼形花口杯、三彩海螺形杯、三彩雁形杯等,件件都是精品。
这些唐代杯子在造型上融入了外来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隋唐杯子风格。比如青釉牛首杯、三彩摩羯鱼形杯等,都是丝路文明交流融合的物证。何飞馆长说,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就有类似于来通形制的器物,这些器物在南北朝时期与来通相融合。到唐朝时,中国的杯子已出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呈现出大唐包容创新的时代气象。
丝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来通”和唐代杯子的精美,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丝路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何飞馆长表示,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就有类似形制的器物,这些器物在南北朝时期与来通相融合。到唐朝时,来通、莲花杯、高足杯等源自西方的杯子造型纷纷传入,中国杯子造型融入这些外来元素,形成独特的隋唐杯子风格。
这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罗马、意大利、罗马、阿富汗等地,包括金、银、铜、陶、瓷、玻璃等多种材质;兽形、靴形、角形、鱼鸟形等造型各异。这些展品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更能让观众亲身体会到丝绸之路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影响。
博物馆里的“丝路文化”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的这次展览,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丝路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博物馆的力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构筑起了跨越山海的桥梁。而这次展览,正是将这一桥梁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来通”和唐代杯子,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辉煌。同时,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文明总是开放的,就像打开门窗屋子才明亮。这次展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丝路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这次“丝路融合之美——西域来通大唐杯专题展”在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的开展,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