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汉学家】罗马尼亚媒体人蔡小玉:很多年轻人希望到中国留学,奖学金的桥梁,文化的交融
罗马尼亚媒体人蔡小玉(Iustina Nora Zainea)是一位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和丰富了解的汉学家。她在20世纪90年代曾获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这段经历不仅为她的学业提供了坚实支持,更为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她目前就职于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汉语编辑部,并致力于推动中罗两国的文化交流。
蔡小玉表示,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在上海留学期间,她遇到了两位犹如父母般的老师,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她以“铁杵磨成针”般的恒念,将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当成毕生事业。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蔡小玉提到,许多罗马尼亚年轻人希望到中国留学,她认为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跨越国度的文化交流使者:蔡小玉与中罗友谊的故事
想象一个罗马尼亚女孩,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就是蔡小玉,一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媒体人。她与中国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奖学金的桥梁,文化的交融

蔡小玉的故事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她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这段经历,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是心灵的洗礼。
“中国,对我来说,就像是第二故乡。”蔡小玉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她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那里的生活让她深刻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心灵的沟通

在上海的留学生活中,蔡小玉结识了一位日本同学。他们用中文交流,这段经历让蔡小玉对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语言的障碍,就会觉得他们跟我不同,而实际上是一样的。”蔡小玉说,“不论中国人还是罗马尼亚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部分。”
文化的传播,友谊的桥梁

蔡小玉深知,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因此,她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融入到推动两国友好交往的事业中。
“为了让罗马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我曾翻译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以及一些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刊登在罗马尼亚的报纸上。”蔡小玉说。
徐志摩的诗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蔡小玉特别提到了徐志摩的诗歌。她认为,徐志摩的诗歌非常浪漫,颇有欧洲文学的风格,与罗马尼亚一位知名诗人的诗歌比较接近。
“徐志摩年轻时曾在英国留学,这让我觉得自己和他有相似的经历,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摆渡者。”蔡小玉说。
推动文化交流,毕生的事业
蔡小玉将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当成毕生的事业。她相信,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让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增进友谊。
“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在上海曾遇到两位犹如父母般的老师。”蔡小玉说,“自己以铁杵磨成针般的恒念,将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当成毕生事业。”
蔡小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交流的力量。她用自己的行动,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中罗友谊的桥梁。正如她所说:“不论中国人还是罗马尼亚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一部分。”让我们期待,在蔡小玉的推动下,中罗友谊之花将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