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浙江医生援藏日记:做扎根羌塘高原的牧草,初识羌塘高原

admin3个月前花边新闻26

“90后”浙江医生程伟业是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妇科主治医师,他于今年3月跟随浙江第十批援藏队伍到达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在那曲市,他面临着高原反应带来的挑战,如头晕、眼涨和腹胀,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

程伟业在那曲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期间他接诊了一位名叫格桑(化名)的33岁牧民。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格桑因大量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格桑的病情十分严重,现场预估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血红蛋白值降至80g/L,这在高原地区引起了医生的警惕。

在援藏日记中,程伟业记录了他在高原工作的点滴,并表示要充分结合那曲本地的医疗实际,将浙江优秀的妇产科诊疗经验在那曲本土化,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医疗援藏的荣光与责任传承下去 90后浙江医生援藏日记:做扎根羌塘高原的牧草

在遥远的高原上,有一群人,他们带着满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就是来自浙江的医疗工作者,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名叫小杨的年轻医生,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史诗,正在羌塘高原上缓缓展开。

初识羌塘高原

小杨,一个地道的90后,毕业于浙江的一家知名医学院校。当他第一次听说要前往羌塘高原进行医疗援助时,内心是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的。毕竟,高原的气候恶劣,医疗资源匮乏,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但是,小杨从小就有着一颗不安于平静的心。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他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援藏,他知道,这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也是一次对自己意志和品质的考验。

踏上高原,迎接挑战

来到羌塘高原,小杨立刻感受到了这里与众不同的氛围。高海拔带来的不仅是稀薄的空气和极端的天气,更是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但小杨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他迅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由于语言不通,小杨与当地藏族群众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主动学习藏语,努力融入当地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逐渐赢得了藏族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除了语言障碍外,高原上的医疗条件也远远超出了小杨的想象。缺医少药、设备简陋,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但小杨并没有退缩,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扎根羌塘,无私奉献

在羌塘高原的日子里,小杨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医疗工作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的身边。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为藏族群众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病痛。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小杨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藏族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他还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了援藏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感受高原,珍惜生活

在羌塘高原的日子里,小杨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医疗经验和人生感悟,更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高原的壮美和神秘,也更加珍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生命。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杨总会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星空,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和梦想。他深知,自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医生,而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援藏人。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贡献更多的力量。

告别高原,不忘初心

转眼间,小杨已经在羌塘高原工作了多年。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他站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豪和感激。

小杨的故事告诉我们,援藏工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医疗援助,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历练和心灵洗礼。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的小杨已经回到了浙江,但他依然时刻铭记着那段在羌塘高原上的日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也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援藏工作。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像小杨一样,怀揣着梦想和信念,踏上援藏的征程。他们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贡献更多的力量,让高原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和希望。

相关文章

上海:年夜饭预订火爆 “老字号”成“香饽饽”,上海老饭店年夜饭半成品套餐

上海:年夜饭预订火爆 “老字号”成“香饽饽”,上海老饭店年夜饭半成品套餐

上海的年夜饭预订情况非常火爆,许多老字号餐厅成为热门选择。以下是具体情况:1. 预订情况: 新雅粤菜馆的年夜饭早在四、五月就已全部订满,共91桌。 上海老饭店、绿波廊、上海德兴馆、南翔馒头...

【我们共芳华——党外人士话复兴】许伯夷:在台湾生活久了,有的人不知道他的根是从大陆去的,我们的十年党外人士话复兴

【我们共芳华——党外人士话复兴】许伯夷:在台湾生活久了,有的人不知道他的根是从大陆去的,我们的十年党外人士话复兴

许伯夷是一位著名的台湾企业家、艺术家和收藏家,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台湾高雄。他在台湾房地产热潮中崭露头角,成为“商界明星”,但38岁时选择“激流勇退”,开始环游世界。许伯夷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还积...

作家诗人江西南昌共探文学期刊创新经营发展,文学期刊的“老字号”如何焕发新活力?

作家诗人江西南昌共探文学期刊创新经营发展,文学期刊的“老字号”如何焕发新活力?

2024年12月21日,《百花洲》创刊45周年、《微型小说选刊》创刊40周年交流会在江西南昌红谷滩区举行。此次交流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文学期刊负责人和作家诗人,共同探讨在当前传媒业态和出版形势下...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美国在菲部署中导正当合法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美国在菲部署中导正当合法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强调以下几点:1. 无端指责:菲防长特奥多罗对中国进行了无端指责,其言论充满意识形态色彩、阵营对抗和冷战思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强烈...

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达成10项共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达成10项共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

202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岩屋毅在北京共同出席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此次会议达成了10项重要共识,涵盖了青少年、教育、旅游、文化、体育、文娱、...

南极科考40年,我国为什么要建第5座秦岭站,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

南极科考40年,我国为什么要建第5座秦岭站,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

我国在建立第5座秦岭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科考需求:南极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质构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建立第5座秦岭站可以扩大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范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