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 “双城记”再添新动能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也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该工程于2024年12月27日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
该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眉山市等8个地市,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并在四川、重庆两地新建了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为2400万千伏安。
工程投运后,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川西地区的电力送出能力,还保障了西南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高海拔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突破、带动上下游产业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克服了多项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传输技术难题,成功穿越了崇山峻岭,路径全长60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接近4800米。
该工程的建设和投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穿越山川,点亮未来——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双城记再添新动能
想象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川渝大地上,你是否能感受到那股蓬勃的生命力?如今,这股力量又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血液”。
一、跨越千山万水,特高压工程显神威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这条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巨龙,西起四川甘孜,途经雅安、眉山等8个地市,最终抵达重庆。它的全长超过600公里,最高处海拔接近4800米,堪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
为了攻克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传输难题,电力部门开展了145类科研和工程试验,攻克了多项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这条巨龙穿越了自然“和技术”两个无人区,终于来到了重庆,为川渝两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电力巨轮,承载着双城的梦想

1000千伏的特高压电,如同一条巨轮,承载着川渝两地人民的梦想。在四川,它从甘孜州出发,穿越贡嘎雪山、折多山、瓦屋山等崇山峻岭,最终抵达重庆。在这里,它将通过变电站的心脏——10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将电力转换成500千伏,再经过板桥变电站,输送到重庆各地。
未来,川渝特高压工程每年最高将为川渝两地输送35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这不仅为川渝两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持。
三、科技赋能,打造智能电网新标杆

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中,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鹰眼摄像头、无人机探测设备、巡检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鹰眼摄像头可以实现360度的全景监控,快速捕捉细节;无人机探测设备可以全方位探测3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置;巡检无人机则可以自动巡视,对全站中高层设备开展全覆盖巡视作业。
这些高科技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也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双城联动,共筑美好未来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不仅为川渝两地带来了电力保障,更为两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和38%。川渝特高压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实现了四川、重庆十余年的特高压交流联网构想。
未来,川渝特高压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四川水电通道送出能力,提升川渝断面输电能力,提升重庆市电力保障水平,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同时,它还将提高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有效增强西南电网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能力。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投运,是川渝两地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川渝双城经济圈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