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立国内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虚拟电厂的诞生
深圳成立了国内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是深圳市虚拟电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承担深圳虚拟电厂领域内技术标准文件的制修订、宣贯、实施、复审和解释等工作。通过“深圳标准”引领,该委员会将加快推动虚拟电厂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为深圳乃至全国的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首届标委会中,汇聚了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关联企业等各方的29位委员和2位顾问。首届主任委员由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余璟担任。
此外,深圳市虚拟电厂标委会在启动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上,审议表决了标委会章程、秘书处细则,并介绍了深圳虚拟电厂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和2025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会议还围绕车网互动、建筑负荷管理、智能微网等主题进行了经验分享你知道吗?最近深圳可是发生了一件大事儿,那就是我国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这可是个重量级的消息,不仅关系到深圳的未来,还可能影响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发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新鲜出炉的委员会到底有多厉害吧!
破冰之旅:虚拟电厂的诞生

你可能要问,什么是虚拟电厂?简单来说,虚拟电厂就是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将分散的能源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发电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
而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然不甘落后。在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浪潮中,深圳率先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成立了国内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会的使命:引领标准化进程

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意义非凡。它将负责制定、修订、宣贯、实施、复审和解释深圳虚拟电厂领域内的技术标准文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深圳标准”来引领深圳质量,推动虚拟电厂技术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想象未来虚拟电厂的发展将更加有序,各种设备和系统将更加兼容,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汇聚力量:产学研用共谋发展

这个委员会可不是随便组建的,它汇聚了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50余名委员及专家。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动虚拟电厂的发展。
首届标委会由29位委员和2位顾问组成,他们分别是来自电力、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专家。这样的阵容,可谓是“豪华”至极。
深圳的虚拟电厂:成绩斐然
自从虚拟电厂在深圳落地生根,它的发展速度可谓是“飞速”。截至2024年11月,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已经累计接入虚拟电厂运营商59家,接入容量达到了380万千瓦,最大可调节能力更是高达84万千瓦。
更令人振奋的是,虚拟电厂在精准响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组织开展了超百次的精准响应,调节电量达到了560.3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4681.2吨。
而这些成绩,不仅为各虚拟电厂运营商带来了经济收益,还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达1.7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带动了百余家企业进入虚拟电厂产业链,涵盖了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6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3大未来产业。
展望未来:虚拟电厂的无限可能
深圳成立国内首个地方虚拟电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疑为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虚拟电厂将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深圳,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将继续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变革。让我们一起期待,虚拟电厂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