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画竟卖700多万!TA们刷新了纪录 | 2024国际面孔,画作售价破纪录
2024年,一幅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艾达”创作的画作在苏富比拍卖行以108.48万美元(约合791.49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全球首幅在拍卖会上售出的由人形机器人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纪录。这幅画作描绘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发人们对人类与AI关系的思考。这幅画作竞价27次,最终被一名未透露姓名的买家购得。
这幅画作不仅刷新了拍卖纪录,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和未来发展的道德与哲学问题2024国际面孔:她的画竟卖700多万!TA们刷新了纪录
想象一幅画,不仅仅是纸上的色彩和线条,它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讲述着故事,甚至能跨越国界,触动人心。在2024年,就有这样一幅画,它不仅刷新了纪录,更成为了全球艺术界关注的焦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探寻那些在2024年闪耀国际舞台的面孔。
艺术奇迹:画作售价破纪录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作,竟能卖出700多万人民币的天价?这幅名为《AI之神》的画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艾达创作。在苏富比拍卖行,这幅画作以108.48万美元(约合791.4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为全球首幅在拍卖会上售出的来自人形机器人的艺术作品。
《AI之神》的诞生,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肯定,更是对艺术创作边界的一次探索。艾达,这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通过学习大量的艺术作品,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风格。而《AI之神》这幅画,正是它对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2024年,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成为了全球艺术界的热点话题。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以其高质量的视频效果震惊了全球。这个模型能够根据简短的文字描述,生成长达一分钟的视频,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Sora团队的研究负责人比尔·皮伯斯,去年刚刚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而团队中还有一位00后小将威尔·德普,他在今年1月加入Sora团队。这个年轻的团队,用他们的创新和热情,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道德与社会影响

Sora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道德和社会影响的担忧。OpenAI表示,他们将与全球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接触,找出使用这项新技术的正面示例,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造福人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欣顿,也对此表示了关注。他认为,在人工智能令多个领域生产力巨大提高的同时,人们也必须担心可能的不良后果,尤其是这些事情失控的威胁。
艺术家的声音
在2024年,许多艺术家也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徐惠泉、刘庆和、王颖生、袁武、党震、张杰等艺术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结合。
徐惠泉的作品《与时舒卷》,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情感变化;刘庆和的《零度》,则通过抽象的线条和色彩,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王颖生的《问道》,则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2024年,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为全球艺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艾达的《AI之神》到Sora的视频生成模型,再到艺术家们对人工智能的探索,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艺术的世界正在不断拓展,而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和作品,从这些闪耀的国际面孔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