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中小企业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政策春风,助力成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具体措施包括:
1. 强化部门间协同协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支撑效能,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2.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通过引导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园区运营管理部门合作,创新“银行 企业知识产权”、“银行 保险 企业知识产权”等模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 提升专利转化率: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中,独立研发产生的比例为75.3%,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
4. 推动专利产业化: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用好全国统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将可转化资源库中的94万件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45万家企业匹配推送,促进存量专利与中小企业高效匹配,实现产学研。
5. 政策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6. 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和审查效率,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国家知识产权局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专利转化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之路:国家知识产权局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想象你手中握着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创新。而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带领着中小企业从科技强、专利强迈向企业强、产业强。
政策春风,助力成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这个守护创新火种的机构,最近可是忙得不亦乐乎。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为中小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份方案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与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和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工作紧密结合,旨在加快培育一批有效运用专利技术成长壮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中小企业。
五管齐下,共筑创新梦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上,可谓是五管齐下,全方位助力。
政策支持:与相关政府部门携手,印发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知识产权普惠服务: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已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累计服务中小企业等经营主体超300万次。各地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的上线,让中小企业获取知识产权服务的便利性大大提升。
打造专利产业化企业样板:组织近2万家中小企业参与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匹配知识产权、产业、金融等各类支持服务举措600多项。
强化产业与区域协同联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企业需求与专利供给精准匹配。
促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今年以来围绕专利转化运用组织各类活动1.6万多场次,推动2万多件专利实现落地转化或达成合作意向。
研发动力,不断攀升

中小企业,这个创新的主力军,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中,独立研发产生的比例为75.3%,较2023年提高3.9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比例达到16.8%,较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2023年,新增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成,成为专利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
产业化率,稳步提升
2024年,我国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5.1%,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微型企业产业化率分别为57.8%和36.7%,连续两年持续提升,并创“十四五”以来新高。
保护能力,日益增强
2024年,中小企业在遭遇专利侵权后,采取维权措施的比例为84.0%,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近四成中小企业设有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中小企业在专利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缺乏资金、设备、场地和专业人才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未来展望
面对挑战,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见证中小企业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