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邂逅”银发经济 浙江云和红色康养绘就共富图景,红色印记,康养新篇
浙江云和县近年来在红色康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创新实践和特色发展,为当地经济和养老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和亮点:
1. 红色康养新坐标:
2024年12月26日,云和县石塘镇在丽水市云和县小顺村军民融合体召开了“乡村康养大蓝海,文旅融合新篇章石塘镇打造红色康养‘新坐标’”新闻发布会。会上,石塘镇展示了其作为丽水市“十大红色康养乡镇”之一的独特魅力和创新实践。
2. 党建统领康养:
云和县以党建统领康养为连结点,聚焦破解山区农村养老难题,重点围绕结对共建共享、基本养老服务、红绿文旅康养、特色康养产业等方面,通过“四点发力”提升区域养老品质、扩大旅居康养影响、促进共富产业发展。
3. 银发经济与康养融合:
云和县积极开拓“木玩 银发”市场,大力推动老年益智木玩与老年康养融合发展,目前已推出200余款“老年木玩”产品。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4. 康养服务体系:
云和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把养老工作列入党委政府一号工程,不断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社会广泛参与、康养融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康养融合”山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样板县域。
5. 全域5A战略:
云和县立足“一核两廊”空间发展架构,加快从“浮云溪时代”迈向“云和湖时代”,创新实施全域5A战略,不断做大县城格局,中心城区范围拓展到22.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城镇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城市综合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
6. 文旅融合:
石塘镇通过红绿文旅康养的发展,结合丰富的红色资源,如“浙江省铁工厂”的历史遗址,打造了独特的红色康养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康养人士,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云和县在红色康养和银发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邂逅乡村,邂逅银发,邂逅共富——浙江云和红色康养之旅
想象你漫步在浙江云和的乡间小道,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溪水潺潺,鸟语花香。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段段红色历史,让人心生敬意。而如今,这里更是成为了银发经济的新宠,红色康养绘就了一幅共富的图景。
红色印记,康养新篇

云和县,一个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山区县,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1938年至1942年,浙江省铁工厂迁至该镇小顺村,留下了顶天立地的浙铁工人精神。国画大师潘天寿、左翼作家冯雪峰、爱国华侨陈嘉庚等都曾在当地留下过历史足迹。
近年来,云和县以党建统领康养为连结点,聚焦破解山区农村养老难题,重点围绕结对共建共享、基本养老服务、红绿文旅康养、特色康养产业,通过‘四点发力’提升区域养老品质、扩大旅居康养影响、促进共富产业发展。
红色康养,特色鲜明

走进隐匿于绿水青山间的小顺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多媒体教室、普通授课室等公共空间,拥有床位150个,可同时容纳180人就餐。这里不仅是一个教育基地,更是一个红色康养基地。
石塘镇党委书记张毅介绍说:“今年,石塘镇入选2024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为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提供了经验。一个山区镇,何以掀起红色康养浪潮?”
答案是,石塘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当地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抢抓云和实施的雪梨产业集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广雪梨种植。
截至目前,石塘镇种植云和雪梨3169亩,其中零星种植2458亩,示范基地711亩,初步形成了春季有茶叶、夏季有雪梨、秋季有板栗、冬季有油茶”的新型产业布局。
银发经济,共富新机遇

石塘镇亦顺势而为,以康养服务赋能乡村共富。钟丽丽副镇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康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精心打造集居住、医疗、休闲为一体的高品质康养基地,配备智能化健康监测设备,24小时守护老年群体健康。”
此外,当地还深度挖掘中医养生瑰宝,引入针灸、推拿、药膳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先进理疗技术,提升康养服务水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银发经济的新机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银发经济迅速崛起。
共富图景,未来可期
在云和,红色康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让老年人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也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正如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刘小娟所说:“来石塘镇旅游,不仅能领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还有山茶油、土蜂蜜、茶叶、云和雪梨、云和木玩等好吃、好玩的地方特色产品供游客体验,这一趟很值得。”
在浙江云和,红色康养绘就了一幅共富的图景,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未来,这里将会有更多的银发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也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