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民主 矢志爱国——纪念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
沈钧儒先生,1875年1月2日生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人,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末、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和新中国几个不同的时代,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长为坚强的民主主义者,最终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沈钧儒自幼聪颖,七岁即能作诗,13岁积诗成帙,15岁考中秀才,诗赋名列第一。晚清时期,沈钧儒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品质。19岁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激发了沈钧儒的爱国之情,他写下多篇忧国忧民的诗文。
1900年,沈钧儒与胞兄沈保儒赴陕西三原学署任阅卷,期间与于右任等人创办了三原印书局,翻印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书籍,宣传维新革命思想。1903年,他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被派往贵州司主事。
20世纪初,沈钧儒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并于1905年回国。回国后,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成为著名的“红色律师”,为贫苦人和革命者免费辩护,甚至提供资助。
1947年,沈钧儒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重建民盟组织,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职务。
沈钧儒先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1963年6月11日,沈钧儒在北京逝世,董必武在悼词中称他为“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
为纪念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2025年1月2日,浙江嘉兴南湖之畔举办了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重温沈钧儒先生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以此追忆、缅怀和致敬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追寻民主之光,铭记爱国之心——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迎来了沈钧儒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日。沈钧儒先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国民主法治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生平,感受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追求民主的坚定信念。
一、少年立志,投身革命

沈钧儒先生,1875年出生于苏州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先后中秀才、举人,1904年赴北京应殿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他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1905年,沈钧儒先生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政治部学习。在日期间,他目睹了日本维新变法后的国力增强,深受启发。他认为,君主立宪制度可以振兴中国。回国后,他积极参与国内立宪运动,与熊范舆、雷光宇等人联合百余人向清政府递呈了《民选议院请愿书》,要求召开民选议会,为君主立宪做先行准备。这份请愿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成为日后国会请愿运动的先导。
二、崇尚民主,追求法治

沈钧儒先生一生崇尚民主、追求法治。他认为,民主是国家的灵魂,法治是国家的基石。为了实现民主法治,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12年,沈钧儒先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投身于辛亥革命。此后,他先后担任过浙江省教育厅长、浙江省财政厅长等职,为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1年,沈钧儒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成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积极参与党的各项工作,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多党合作,共筑中国梦

沈钧儒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他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为多党合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沈钧儒先生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制定《共同纲领》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四、法治思想,传承千古
沈钧儒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法学教育家,他的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4年,沈钧儒先生参与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他主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权益。在他的倡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五、缅怀先贤,继往开来
沈钧儒先生的一生,是追求民主、矢志爱国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真谛。今天,我们纪念沈钧儒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以沈钧儒先生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民主法治、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